《血戰太平洋》根據真人真事改編,劇本改編自參加過二戰太平洋戰區的前美軍士兵尤金·斯萊治(Eugene Sledge)的回憶錄《美國海軍陸戰隊:老兵故事》(U.S. Marines: With the Old Breed)、羅伯特·萊基(Robert Leckie)的回憶錄《頭盔當枕》(Helmet for My Pillow)以及海軍陸戰隊士兵約翰·巴斯隆(John Basilone)的故事。其他引用參考的書籍還包括《紅血》(Red Blood)、《黑土》(Black Sand)、《中國海軍對戰隊》(China Marine)。
與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硫磺島戰役、沖繩島戰役比起來,貝裡琉島戰役的名氣並不大。編劇布魯斯(Bruce C. McKenna)在訪談中特別提到,其實這次戰役的慘烈程度要勝於那些著名戰役。貝裡琉島是靠近關島的一個珊瑚島,面積很小。當布魯斯到島上進行實地考察時,被眼前的一切所震驚。他說:「那裡有一座山脊,挖了數百個大墓,許多日本軍人就埋在裡面。我們現在依然能看到屍骨。在山上,每一寸土地上都密密麻麻佈滿了彈殼,還有隨處可見的生了銹的機關鎗。那地方簡直讓人難以置信。」
一等兵羅伯特·萊基(Robert Leckie)(詹姆斯·巴基·戴爾 James Badge Dale扮演)1920年出生於賓夕法尼亞州費城,他在新澤西的盧瑟福區長大,家裡有7個兄弟姐妹。16歲時,他在一家報社開始當體育新聞記者。珍珠港事件發生後,他和其他青年一起志願參軍,他被分配到海軍陸戰隊第1師第1團第2營H連擔任機槍手和偵察兵。他參加了第1師除了沖繩島之外的所有戰役。戰友們戲稱他為「幸運星」。
約翰·巴斯隆(John Basilone)中士(喬恩·塞達 Jon Seda扮演)是意大利移民,在新澤西的拉裡坦河畔長大,家裡有9個兄弟姐妹。1934年,18歲的巴斯隆應徵入伍,在菲律賓待了三年。他在那裡是遠近聞名的冠軍拳擊手。退伍返鄉後不久,他又於1940年報名參加了海軍陸戰隊,被分配到海軍陸戰隊第1師第7團第1營C連擔任機槍手。後來他又被分配到第5師第27團第1營B連。他是海軍陸戰隊中的一個傳奇人物,在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中,他所在的小分隊由12人減員至2人,但還是抵擋住了將近3000人的日本軍隊,他一人更是三天三夜守著機槍沒有合眼。不過他在之後硫磺島戰役第一天中就犧牲了。他被追授諸多榮譽,他是二戰中唯一一個獲得榮譽勳章和海軍十字勳章的陸戰隊員。自他在阿靈頓國家公墓安葬後,很多街道、軍事地點,以及一艘美國海軍驅逐艦以他的名字命名。
一等兵尤金·斯萊治(Eugene Sledge)(喬·梅澤羅 Joe Mazzello扮演)來自阿拉巴馬州墨比爾市一個富有家庭,他的先輩曾參加過南北戰爭,為擊潰南部邦聯做出過貢獻。他的父親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擔任戰地醫療官,退伍後當上了醫生。美國對日宣戰時,離斯萊治18歲生日正好還有一個月。他也想報名參軍,但先天性的心臟疾病令他不能如願以償。直到1942年12月,他才設法加入了海軍陸戰隊。儘管他的家人希望他去當軍官,但他堅持要到一線去作戰。他被分配到第1師第5團第3營K連擔任迫擊炮手。他參加了貝裡琉島和沖繩島戰役,戰後他被短期派駐到北平(現北京),1946年2月,他從海軍陸戰隊退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