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遇到皮膚上的小傷口通常都會自行處理,
但你該如何正確的自行處理或是判斷傷口的嚴重性與否和就醫的時機呢?
就是人人都應該有的護理常識哦!
傷口可大致分:
急性的傷口、慢性的傷口。
慢性傷口是指長久未癒的傷口,
最常見的包括糖尿病引起的皮膚慢性潰瘍、臥床太久引起的褥瘡以及靜脈曲張造成的足部潰瘍等,
這類的傷口在處理上較困難,
也需要謹慎護理,
通常需要專業的醫療照護。
急性傷口的處理
急性傷口指的是日常生活常見的外傷,
造成原因多是挫傷、擦傷、刀傷等外傷,
我們若懂得如何正確地照護這類的傷口,
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細菌感染,
加速傷口的癒合並減少留下疤痕的可能。
首先必須判斷傷口的大小與嚴重性,
當出現外傷時你應採取的步驟是:
- 緊急止血:
若傷口持續的流血時,
用乾淨的布、手帕壓著流血的部位,
維持大約10分鐘左右。
大部份比較淺的傷口,
靜脈分佈較多、較小,
壓一陣子,
血流就止了。- 清潔傷口:
可用生理食鹽水、煮過的冷開水、礦泉水沖洗傷口(一定要大量)。- 若身邊有優碘、抗生素藥膏,
也可以擦在已清潔過後的傷口上。- 覆蓋包紮:
可利用紗布蓋上傷口,
在封上紙膠要把紗布的四周都封住。
除了可以保護傷口以預防接觸到空氣中的髒污,
也可吸傷口的組織滲液,
並保護傷口不受摩擦,
每天更換兩次。
以上這些基本外科常識如正確處理,
一般簡單傷口一週可痊癒。
有哪些情形下表示傷口有進一步的感染,
需要您謹慎觀察:
以上小傷口的處理只要方法正確,
應不至於有太大的問題,
但仍有例外發生,
如:
傷口周圍有變紅、分泌物增多、局部有越來越腫痛的現象,
或傷口在重要部位的周圍,
如眼睛、耳朵、鼻子、嘴唇、肌鍵、血管神經上,
就必須立即就醫,
以免感染擴大,
發生全身性的感染。
在下列狀況下,
你該馬上就醫:
- 若是傷口血流如注,
在按住傷口五分鐘之後,
傷口還繼續流血時,
可能傷及動脈,
一定要壓住傷口立即送醫。- 傷口的裂縫很大、很寬、很深時,
一定要送醫可能需要縫合。- 被釘子、刀刃、鐵片等金屬砸傷或是被玻璃等尖銳物品時刺傷,
或是潰爛的傷口表面留有碎片著一定要就醫取出。- 被動物或人咬傷時。
- 傷口發炎、紅腫、疼痛的狀況越來越嚴重,
傷口分泌物增多,
而且顏色變濃,
發出臭味時,
表示傷口已有深度的感染現象,
一定要就醫。- 本身就是糖尿病患遇有外傷時一定要就醫。
即使對於一般人來說只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傷口,
對糖尿病患來說都可能釀成慢性的皮膚炎症,
因為血糖控制不好的患者,
抵抗力較差,
容易受到細菌及黴菌的感染,
又因血管病變使末梢循環不良,
加上易受細菌感染,
使皮膚傷口不易癒合。
歡迎光臨 2000FUN論壇 (https://www.2000fun.com/) | Powered by Discuz! X1.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