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至今最強熱帶氣旋[在呂宋東北錄得]
而天文台亦於天氣報告中說明18W對香港有威脅.
位 於 菲 律 賓 以 東 海 域 的 熱 帶 氣 旋 天 兔 正 逐 漸 增 強 。 按 照 現 時 預 測 途 徑 , 天 兔 會 在 星 期 日 迫 近 廣 東 沿 岸 , 並 對 本 港 構 成 威 脅 , 屆 時 天 氣 會 顯 著 轉 壞 , 風 浪 頗 大 。 如 果 計 劃 在 週 末 外 遊 或 有 其 他 活 動 , 請 注 意 你 的 計 劃 可 能 因 天 氣 的 改 變 而 受 影 響 。
JTWC Prognostic Reasoning@20/15Z [節錄]
DYNAMIC GUIDANCE REMAINS IN GOOD AGREEMENT, THEREFORE,
THERE IS HIGH CONFIDENCE IN THE JTWC FORECAST.
STY 17W IS FORECAST TO WEAKEN INITIALLY DUE TO THE ERC BUT WILL
CONTINUE TO WEAKEN AFTER TAU 12 AS IT BEGINS TO INTERACT WITH
TAIWAN. THE SYSTEM IS UNLIKELY TO RE-INTENSIFY OVER THE SOUTH CHINA
SEA DUE TO LAND INTERACTION AND DECREASING OCEAN HEAT CONTENT. STY
17W IS FORECAST TO MAKE LANDFALL NEAR HONG KONG BY TAU 54. THE
INTENSITY FORECAST IS SUPPORTED BY THE STIPS GUIDANCE.
天 兔 現 時 離 香 港 還 遠 , 它 的 移 動 方 向 仍 有 變 化 , 對 香 港 的 天 氣 影 響 可 以 有 很 大 差 異 。 天 兔 是 一 個 成 熟 的 熱 帶 氣 旋 , 可 能 成 為 今 年 以 來 影 響 本 港 最 強 的 一 個 風 暴 。 市 民 亦 應 提 高 警 惕 , 留 意 最 新 的 天 氣 報 告 , 並 儘 早 做 防 風 防 水 浸 措 施 。
以下,請居住於大埔林村河附近、沙田城門河附近、西貢市、其他沿岸低窪地區的人多加注意。
如閣下並不明白為何居住於大埔、沙田、西貢的人要多加留意,請參考颱風溫黛所帶來之影響.
而 本 港 普 遍 風 力 亦 會 在 今 晚 到 明 早 逐 漸 增 強 ,
天 文 台 會 在 今 晚 改 發 三 號 強 風 信 號 。
藤原效應(Fujiwhara effects)是指當兩股氣旋靠近時對它們兩者本身移動之相互影響,而出現這影響的原因是因為它們是兩個旋渦,而他們所出現的輻合氣流直接成為對方的引導氣流。
一般來說,當兩股熱帶氣旋之相互距離在1000至1200公里、或經度10度以內時,藤原效應便會發生(但實際上還要視乎兩股熱帶氣旋的大小及質量而定),但在個別情況下亦可不發生。
藤原效應發生時,常見的情況有以下三類:
1.比較強勁的那股熱帶氣旋會影響那股比它弱的熱帶氣旋的移動方向,這時比較強的那股熱帶氣旋會另那股比它弱的熱帶氣旋繞著它的環流反時針旋轉(因為北半球的熱帶氣旋是反時針方向旋轉的。但在南半球.,由於熱帶氣旋是順時針方向旋轉,因此情況相反),直至大對小的影響力減弱為止。
2.如果條件適合的話,比較強勁的那股熱帶氣旋還會把小的熱帶氣旋吸收,情況就如1999年初的瑪姬把南海的低壓區吸收一樣(但要距離夠接近,及那股弱的熱帶氣旋不受其他天氣系統影響其移動才行);
3.如果兩者強度差不多,那麼,兩者便會互相圍繞一個共同中心旋轉,直至兩者受到其他天氣系統影響其移動,或其中一方減弱為止,才會脫離互相影響的局面。 此外,有時兩者會互相排斥,或是一個跟一個而行,甚至乎二合為一(但這情況比較罕見,通常發生於熱帶風暴或以下之熱帶氣旋),又甚至可以出現一些意想不到的情況。
因為北半球的颱風本身以氣旋式(反鐘向)旋轉,颱風以外周圍的氣流亦受其影響,為氣旋式風場。如同水流一般,若有一質點位於氣旋式風場中,勢必為風場帶動,移動路徑為氣旋式旋轉。雙颱風即因受到彼此風場影響,呈氣旋式(反鐘向)互繞,如同藤原先生在水工實驗得到的結果。當然,在南半球,因為颱風的環流是順鐘向,所以雙颱風是以順鐘向互繞。
實際大氣的大尺度背景風場,遠比單純雙颱風交互作用時複雜,再加上水潛熱釋放以及地球旋轉的科氏力隨緯度增加,因此雙颱風除了互繞外,還能產生合併、分離、拉伸等現象。科學家們發現,兩個颱風通常慢慢靠近,直到相距約一千至一千二百公里時,開始受彼此影響,呈氣旋式螺旋軌跡接近;但到八百公里左右時,有兩種情形可能發生,一為合併,另一為分離。又過程中亦可能因颱風登陸,造成強度減弱、消散,改變了雙颱風的交互作用。
例子:(補充資料)
1994年西北太平洋上的派特(Pat)和露絲(Ruth)颱風是互繞合併的案例,其相對於雙颱風中心點的軌跡。四天之中兩個颱風互繞,最後合併。1991年的耐特(Nat)及密瑞兒(Mireille)颱風則是典型的互繞而分離個案,其相對於中心點的軌跡。此二例都可以藤原效應合理解釋雙颱風的運動。
分析今年(2000年)9月6日至11日的寶發及桑美(Saomai)颱風路徑,亦取其相對於兩者中心點的軌跡。在9月11日寶發颱風登陸菲律賓前,兩者呈氣旋式互繞,也是明顯的藤原效應。若非寶發颱風登陸菲律賓,二者亦有機會合併為一。
以下,請居住於大埔林村河附近、沙田城門河附近、西貢市、其他沿岸低窪地區的人多加注意。
如閣下並不明白為何居住於大埔、沙田、西貢的人要多加留意,請參考颱風溫黛所帶來之影響.
歡迎光臨 2000FUN論壇 (https://www.2000fun.com/) | Powered by Discuz! X1.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