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人說,中國的股票市場本質上是一個政策性市場,國家政策對於股票市場的走向可以起決定性的作用。這個說法是有道理的,股票的漲跌最直接的決定社會因素是資金方面面的供求之間關系,市場發展資金面的進行擴張和緊縮與政府管理決策有很大的關聯。因此,政府的決策將直接或間接影響股票走勢,繼希臘財政君大家走到一起,探索不同的政策,什么樣的股票的影響。
必瘦站(SEHK:1830)在香港,澳門,中國內地經營連鎖纖體美容店。剛過去1年,本地各行各業受社運及疫情打擊沉重,但必瘦站卻實現13%業績增長,到底集團業務有何投資價值呢?首先,我們需要知道政府決策的哪些方面會改變證券市場的資金供求。 從國家宏觀經濟政策來看,有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影響,從政府的相關產業政策來看,有支持性政策和監管政策,從部門的監管政策來看,有幹預性政策和監管政策。
必瘦站(1830)公布截至3月底止全年業績,股東應佔溢利按年增13%至3.6億元。每股盈利32.2港仙,派末期息29港仙及特別息5港仙,總合派息比率為106%。從財政政策來看,能夠影響股市資金供求的主要是稅收政策、補貼政策和國債。如果國家出台減稅政策,使居民和企業將有更多的可支配收入,將會有更多的資金進入資本市場。 如果對某些行業和重點企業實行補貼,也會增強這些行業和企業的競爭力,從而影響股價。如果國債的發行量增加,收益率可以提高,那么我們就會擠壓證券公司市場的資金供應量,從而造成影響企業股票的價格。
雖然美容行業於疫情下曾短暫停業,但必瘦站(1830)於六月底發佈2020財年全年業績,收益仍增長4%,至12.4億元、純利仍然相當理想,錄得3.6億元。從貨幣政策來看,主要是利率、存款准備金率和公開市場業務。利率變化發展對於中國證券公司市場進行資金供求有著一個非常直接的影響,如果我們實行加息的政策,那么我國企業的融資成本會增加,居民會增加儲蓄而減少投資。存款准備金率和公開市場經濟業務則是可以通過調控貨幣市場供應總量來影響社會資本主義市場資金供求。從政府的角度出發的相關產業政策,如果采取鼓勵民族工業的補貼,稅收優惠,低息或無息貸款的發展,那么就會有更多的資金進入這些行業,使股票價格。如果通過對這些傳統資源密集型,低附加值產業的限制政策,或采取對過熱行業,如房地產調控政策,那么資金就會減少這些部門的投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