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閱讀權限
- 20
- 最後登錄
- 11-8-25
- 精華
- 0
- UID
- 1120830
- 帖子
- 1383
- 積分
- 232
- 註冊時間
- 08-7-28
- 在線時間
- 295 小時
 
- UID
- 1120830
- 帖子
- 1383
- 積分
- 232
- Good
- 94
- 註冊時間
- 08-7-28
- 在線時間
- 295 小時
|
事先說明,我接觸魔術的時間並不長久,只是心理技巧的話,對新手老手也可能有用,分別在於應用的層次。
如果同一效果的話,觀眾會認為是同一方法做的。
ambitious card 的routine是個好例子
例如第一次用DL,把牌放到中間
用DL表示上面的牌不是剛才那一張,觀眾便否定了牌在第一張的可能性
第二次用pass, 可以讓觀眾否定放到牌堆裡的牌不是剛才那一張的可能性
因為效果相同,所以觀眾會直覺地認為是相同的方法做的。
觀眾在思考怎樣做到同時,會認為●牌的確放在牌疊中間
●牌是在做魔術手勢時跑到上面的(注:魔術手勢是彈手指之類的動作而非手法)
●牌疊在看起來沒有動過順序
把以上條件連在一起時,觀眾便無法理解真相了。
要讓觀眾否定其實相當不容易,但亦是很多魔術神韻所在。
哪個魔術師表演Linkin ring時,讓觀眾真的相信環是完整的,他的表演便算成功了大半。
觀眾都懷疑飄浮魔術是有IT的存在,但在表演的瞬間,魔術師做的動作可以讓觀眾去否定IT,
即使只是有一剎那,觀眾那相信物件真的在飄浮,那已經能帶出魔術的感覺了。
說話帶優先條件
看到不少表演魔術的人都會在表演魔術同時加插不少對話,目的通常有兩個●讓觀眾理解魔術內容
●misdirection
而很多人表演時說話為misdirection多於讓觀眾理解魔術,說話內容多空泛沒意義。
其實說的內容有什麼優先條件,讓觀眾直覺理解成什麼東西。
例如,把觀察手上的ace換成king, 問:「現在上面的是黑ace還是紅ace?」
此問題的優先條件是,手上的牌一定是紅ace或是黑ace。
觀眾便直覺認為手上拿的是ace,才能做到掀開發現是king時的震撼。
如果問題是:「你覺得手上拿的還是ace嗎?」
觀眾便會有手上的牌可能已經換過的預期,這樣便令此魔術失色不少。
過於強調,反而會讓觀眾懷疑。
最愚蠢的是此地無銀三百兩,你不會拿着一個DL說:「這兒有一張牌。」吧?
只是分享一些看到近來魔術表演者都忽略的了的事情,不妨討論一下。
[ 本帖最後由 TOMSHINTOU 於 09-11-27 08:23 PM 編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