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爭霸 新焱強國崛起
自《革命》、《飛羽》、《神話》及《戰神軍》等團陸續相魏後,三國實力平衡迅間遭打破,魏軍以絕對優勢,掃蕩各州,
更甚有統一全國之貌,幸得《榮耀》、《皇者》及其餘各路無名英雄寧死不屈,使吳國得以幸存,免卻亡國之厄。
此刻,轉魏各團已相繼歸吳,三國勢力平度平衡,未知昨為戰友之魏吳兩軍,會否再度血戰沙場?
如 果 你 想 觀 看 隱 藏 內 容 , 請 按 「 讚 好 」 或 「 回 覆 」 。 正文:
承上場國戰,魏國雖握有大遍神州土地,然關鍵重鎮-司州卻因《戰神軍》、《飛羽》等團歸吳而復失,昔日戰友,似有關
係破裂之貌,戰場無父子,司州再度陷入混戰危機。
2000-2100:
戰號響起,吳軍兵分二路,一路以《獨酌》、《戰神軍》為首,率領大軍駐守弘農,以重兵拖延魏軍攻勢,而另一路則以《
榮耀》為首,起兵漢中,劍指長安。
魏軍動向一如吳軍所料,以《刈》為主力的魏軍集結於弘農港,打算乘上場霸主之勢,一舉收復弘農。迅間,魏吳雙方於弘
農近郊短兵交接,魏吳互有攻守,雙方爭持不下,弘農戰局一度陷入拉鋸。而漢中軍隊則趁機攻向長安,一路上亦未遭受大
量阻力。
弘農死守多時,堅壁清野,城防極固,然而魏軍人數遠超過弘農守軍,弘農守軍力阻強敵卻依然無力回天,弘農失陷。幸而
此刻漢中軍報捷,成功攻下長安,延長吳軍於司州之根據地。魏吳戰場隨即進入雍州,魏軍藉長安港之地利,迅間集結於長
安近郊,務求出奇不意,取回長安,魏吳雙方再度陷入混戰。
有言『鷸蚌相爭,漁人得利』,蜀軍乘吳魏決戰之際,從青州出發,橫掃兗州,直奔司州,宛城隨即易手,魏軍陷入兩難局
面,腹背受敵。
2100-2200:
國戰達至中段,三國主力皆活躍於司州,《牛b團》降蜀後,似有反客為主之勢,直領本部兵馬奔向洛陽,其間魏軍因軍隊
調派不宜,漸露敗勢,而吳軍遭蜀軍衝擊,一度潰散。弘農、潼關相繼遭攻破,而洛陽更短暫遭蜀國佔領。及後司州各城不
斷易手,魏軍既無法擊退吳軍,吳軍亦無力應付蜀軍,蜀軍更無意獨領司州,三國鼎足之勢完全展現。
然而,除司州外,吳軍仍有餘力逐鹿中原土地,部份北揚吳軍乘敵國後防空虛,進行大規模侵略,西起許昌,東達下邳,南
至盧江,北到濟南皆曾列入吳國版圖,但領地幅員太廣,必然引致兵力分散、援救效率下降等問題,使各城疏於防禦,如壽
春城便一度於國戰結束前夕為蜀團《為自由而戰》所破,幸得部份北揚守軍及時回防,終能於國戰結束前夕重奪壽春控制權
,粉碎蜀軍計劃。
司州方面,魏軍同時面對吳、蜀的入侵漸感無力,因此只能採取消極的防守策略,以保留實力。而蜀軍則與吳軍保持一定距
離,似乎暗中達成共識,互不侵犯。最終,司州由魏、蜀、吳三家瓜分,國戰正式結束。
總結:
是次國戰,吳軍士氣旺盛,軍心一致,使戰力提升不少,而由《飛羽》、《神話》、《革命》三團所組成的新《獨酌》,亦
令人不容忽視。而新國『焱』更於國戰結束後正式宣佈創立,已知《末日貴族》、《牛b團》、《血戰沙場》、《絕》及《
天龍叛軍》已轉投焱的陣營,在此消彼長的定律下,新國的出現,將如何衝擊三國平衡的天平,相信為三國軍民所關注。
[ 本帖最後由 奇犽 於 10-10-22 01:57 PM 編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