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若嬌龍 吳國亂戰求存
新焱出現,將三國長久平衡打破,演變成四國爭雄的局面,亦使舊吳、魏、蜀三國出現更微妙的關係,亦戰亦友,欲戰還休
。儘管新焱創國之初,即飽受挫折與壓力,但一眾墨軍屢敗屢戰,一如焱之名,如火之始燃,延綿萬里,將北揚州捲入無情
戰火中。
與此同時,三國世界將面對另一次鉅大挑戰,所有港口、中繼村調整為不可被軍團佔領,但可以被勢力佔領;所有港口、中
繼村雕像被擊破時,不觸發不同國籍傳送機制;所有港口、中繼村雕像的重生時間,調整延長為一分鐘重生。
未知是次改革,將如何重新推動命運之輪,相信為三國軍民所關注。
正文:
如 果 你 想 觀 看 隱 藏 內 容 , 請 按 「 讚 好 」 或 「 回 覆 」 。 承上場國戰,焱國趁天下大亂之機,再度復熾,既侵北揚,亦佔弘農。吳國則偏安益州,由魏國繼續把持司州控制權。司州
在四國的虎視眈眈下,一如既往,成為是次國戰的焦點。
2000-2100:
戰號響起,吳軍採取自由遊擊策略,分兵多路,以擾敵為主。部份軍團如《獨酌》則起兵潼關,直迫弘農《牛b團》的所在
地。未知魏軍亦同時以弘農作目標,起兵魯陽,弘農腹背受敵,片刻即遭攻陷。另部份軍團如《榮耀》則駐守盧江,以防魏
焱兩國的夾擊。
由於吳軍戰力過度分散,一旦面對敵方正規軍隊則漸感無力,司州軍節節敗退,上庸、漢中等地相繼失守。而盧江亦不斷遭
受敵軍衝擊,其間甚至一度失守,情況危殆。
部份吳軍有見及此,決定避重就輕,放棄於北揚州與魏焱硬碰,越過北揚,直奔青徐之地。魏焱兩軍失去吳軍屏障,立時改
為正面交鋒,為有效地打擊魏國氣焰,焱國自北揚一路攻往豫州,再借豫州作踏板,要脅司州。
而此刻吳軍已侵入徐州,而盧江守軍亦因魏焱兩國主力的離開而開始組織反擊。三江、石亭等地逐漸光復,吳軍重掌北揚控
制權。
2100-2200:
國戰達至中段,魏焱二國展開司州追逐戰,雙方互比戰力,更比速度,只見面對新焱,素以速度及力量見稱之魏國亦感吃力
,司州各地易手頻繁,魏焱二軍應接不暇,吳軍便乘此機會盡攝司外之地。
失去魏、焱的威脅,吳軍只需應付蜀軍,漸漸佔有上風,除北揚後,更染指豫州、徐州及兗州,甚至青州濟南、北海亦相繼
為吳所得。但蜀軍一貫採用棄徐保青的策略,傾全國之力攻往青州,終能重奪青州,擊退吳軍。
司州方面,吳軍乘國戰尾聲,加以魏焱相爭之機,亦率軍攻往司州,面對大量吳軍攻宛,部份魏團被迫撤回,使焱國氣焰更
張,而魏軍雖傾力防守宛城,唯吳軍已握有官渡、宛港等補給線,在數波攻勢後,宛城亦告失守。
總結:
是次國戰,吳軍雖失人和,亦無地利,卻得天時,因而得以亂戰求存,然似作是次國戰之嬴家,唯此實乃天命巧合,非人力
之舉,如何得以人力勝天,仍賴諸君發掘,願眾國軍民共勉之。
[ 本帖最後由 奇犽 於 10-10-29 06:29 PM 編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