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無退路 未見後有追兵
承上場國戰,司州再度陷入混戰之中,魏、吳、焱三國皆鼎足而立,互不相讓,隱約在新三國的實力中再度取得平衡。而蜀
國雖稍局下風,以《天上人間》及《聚義團》所組成之小隊亦為各國後防之憂。
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國形勢繼長達一星期的和平後,又將如何發展?
正文:
如 果 你 想 觀 看 隱 藏 內 容 , 請 按 「 讚 好 」 或 「 回 覆 」 。
承上場國戰,四國渡過一段長時間的和平後,再度陷入混戰之中。焱、魏、吳三國皆不甘示弱於敵,司州被迫捲入無情戰火
,四國大戰,一觸即發。
2000-2100:
戰號響起,吳軍以《獨酌》及《榮耀》二團組成強大戰力,於司州弘農集合,並計劃展開攻勢。而蜀線方面則由《皇者》主
導,以淮安港作集結點,與焱國《末日貴族》於淮安近郊短兵相接。
司州方面,魏軍一如既往,傾其精銳向弘農進軍,企圖一舉擊敗吳軍,由於魏軍盡佔人數上之優勢,吳軍盡管作戰經驗豐富
,亦漸感吃力,弘農野戰失利,魏軍兵臨弘農城下。而蜀線方面,由於兵源有限,僅能作有限度之防守,淮安港遭敵軍攻破
,焱軍乘勝追擊,接取壽春,陡然,壽春城為蜀軍所取。
弘農吳軍面對魏軍猛烈進攻亦相繼告急,城門遭魏軍打破,魏軍一擁而至,弘農岌岌可危。而蜀線吳國連失二城,轉至於濡
須再度集結,向壽春進發,其間再度與焱軍相遇,正當雙方互有攻防,爭持不下之際,焱軍派遣小隊取得壽春控制權,獲得
地利優勢。
2100-2200:
國戰達至中段,吳軍見弘農大勢已去,毅然放棄弘農城,轉而採取遊擊戰術,以擾亂魏軍視聽。焱軍乘吳魏相爭,乘機擴大
於司州的控制權,魏軍分身不暇,司州再度陷入分裂。司州各城由魏、吳、焱三國相互交替,甚至曾數次出現三國混戰的局
面,三國各成一家,毫不退讓。
蜀線方面,焱國不斷增加北揚兵力,使吳軍節節失利,甚至盧江、汝南、合肥等重要城鎮亦遭敵軍摧殘,而蜀國則巧妙地避
其尖銳,盡借焱國之力,以充己國之實,使蜀軍穩保青、徐之地。
國戰接近尾聲,魏、吳、焱三國仍無力獨佔鰲頭,佔領司州全境,而吳軍雖遭魏、焱二國輪番壓制,仍能力保滎陽城不失,
甚至將戰線推向各關口,實應記一功。而蜀線方面,由於敵軍漸退,吳軍逐漸收復北揚各地,並無遭受太大抵抗,惜其戰線
過長,雖已光復各大城池,卻無法奪回各大小陣地,空留遺憾。
總結:
總觀數場國戰,魏、吳、焱三國似已構成一種新穎而微妙的關係,有言『一山不能藏二虎』,然實則『一山藏得下多虎』,
若固步自封、不思求變,司州鼎立之勢更難以打破,如何破解殘局,仍待諸君妙著。
後記:
犽感近來國戰之時,所遇者多為往仇舊敵,甚少生力軍之參與,究其原因,可以諸玩家等級之落差作解釋,現時雖有新兵三
倍經驗加倍之福,惜能縱橫沙場者,無百五級上則難免命歸黃泉,毫無反擊之力。因此,建議能取消『秘製彈藥』,並以昔
日之『特製彈藥』取代,此舉既能使新晉戰場者能一嘗國戰快感,亦能避免新玩家流失,更能有助回收遊戲金幣,減輕通脹
壓力,實為一石三鳥之策,旦望採納。
[ 本帖最後由 奇犽 於 10-11-9 07:25 PM 編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