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FUN論壇

 

 

搜索
2000FUN論壇 綜合論壇 寫我生活(網誌分享) 《讀梁實秋有感》
返回列表 發新帖 回覆
查看: 778|回覆: 0
go

《讀梁實秋有感》 [複製鏈接]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UID
584509 
帖子
37226 
積分
37695 
Good
671  
註冊時間
06-3-7 
在線時間
4205 小時 
1#
發表於 12-10-17 09:12 PM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打印



《讀梁實秋有感》



有人以為我是飽覽群書,博學多才之人,不然,相反我只是不學無術,無甚見識建樹之人。書讀得不多,常感書到用時方恨少,不禁咬牙切齒。對於書,我並不是很有耐心的那種人,我很挑剔,只願閱讀甫翻揭,便教我眼前一亮的書。另外,我有潔癖惡習,非乾淨泛白之書,也不願碰;簡體字的,不願碰。久而久之,身無書味,也無才氣。



我想梁實秋先生是最討厭我這種人的,他寫了不少關於「讀書」的文章,包括被納入香港中學文學科課程裡的〈書〉,常引用黃庭堅的名句:「一日不讀書,言語乏味;三日不讀書,面目可憎。」可見讀書多麼重要。最先接觸梁實秋先生之文,是在初中時,那時創作興濃,埋首於寫作當中,當然質素參差;及後寫了文章,讓中文老師看,她閱了後即介紹我讀梁實秋之〈臉譜〉,那時候當然沒認真讀過,裡面夾雜著不少知識,有點艱澀難懂,非初中生之我能忍耐的。後來讀到〈書〉,真的拜服。當時學者對中國典籍,西方掌故皆通熟得透,這非現今這一代人所能及的。



雅舍,誰還能配得上一個「雅」字呢?梁實秋之文章,我尚未讀遍,也就懂個皮毛,然其文章之典雅味道,沁予脾胃。對於過於知性、發揮知識的文章我還不太吃得消,然梁實秋之文章,涉及所提到的知性部分,其實不多,大多只是興之所至,寥寥數筆,藉題發揮而已。其下筆帶文言古雅之氣,兼之對古書認識之深,對不同事物皆有了解之處,這可真是其獨特個性,非其人而不成其文。其雅,是我喜愛他的原因,也讓我看到謙謙君子,不致賣弄學問,受益匪淺。



章學誠嘗言:「盈天地間,凡涉著作之林,皆是史學。」而我則說,天地間,有名無名,皆可為文。讀梁實秋之文章,可見凡事皆可入題。有人常言靈感不至,覓尋繆斯,那只是因為讀書不多,無所見聞。若讀書積有一定之量,那隨手拈來,都有典故,甚或借題發揮,從不同文章裡搾取靈感,以一題發揮至另一題,縱使文題已被寫過萬次,筆者不同,那文章無論開場、筆調、風格、觀點、立場、內容等等都會不同,儘管,始終有一點點相似之地方。故使君子飽覽群書,則不怕無以言。



我愛讀梁實秋,是因為我腹無墨水,閱梁實秋就如讀一個小的百科全書,不知不覺間就獲得了些知識,而這些知識是經他總結後靈活運用出來的。我可以快速、便捷的吸收知識,而省下了做考證,費神讀古書的工夫。然這只是入門之法,偶爾缺了出處,或不知所錄虛實,將來還是要把些叢書閱過一次。梁翁所讀還不止中國古籍,其涵養之廣真讓人望塵莫及;翻譯莎翁著作,非富有學識、堅毅無比之人所能做。



清某做文章之初,猶相信我手寫我口,不免落得俗套口語。然古人所書,貴稱「雅言」,信乎古人亦不會言「之乎者也」,以四六駢偶、韻文為溝通方式。文言精煉,使文章不致繁冗,亦趨典雅。興感既盡,恰如何必見戴,就此擱筆。

清君 - google blog : http://ckchingkwan1105.blogspot.hk/
清君 - yahoo blog : http://blog.yahoo.com/ckchingkwan1105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你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免費註冊

聯絡我們|Archiver| 2000FUN論壇

SERVER: 2 GMT+8, 25-11-1 08:49 PM , Processed in 0.029774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Sponsor:工作間 , 網頁寄存

Powered by Discuz! X1.5.1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