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FUN論壇

 

 

搜索
2000FUN論壇 綜合論壇 聊天討論版 閒聊吹水區 安士全書-欲海回狂
返回列表 發新帖 回覆
查看: 9250|回覆: 78
go

安士全書-欲海回狂 [複製鏈接]

Rank: 1

UID
4817932 
帖子
235 
積分
Good
0  
註冊時間
23-11-18 
在線時間
10 小時 
1#
發表於 23-11-20 01:30 PM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打印
本帖最後由 trouble0615 於 23-11-26 06:19 PM 編輯

安士全書-欲海回狂-法戒錄(1)


    財色名食睡,此五根沒一條好斷,但修行就是得要慢慢斷,才有實際之功效。以下為《安士全書》中的〈欲海回狂〉篇,希望大家多看看,逐漸修正自己!以下取自網路,每天花點小時間看,慢慢改變觀念、強化信心,真正斷惡吧!亦請多加流通,廣結善緣!(本系列文章經菩薩開示後流通於部落格)



    文章總連節目錄:http:// mouniassn.pixnet.net/blog/category/list/3163381


※  ※  ※  ※  ※  ※  ※



●總勸(共二則,一法一戒)



    蓋聞:業海茫茫,難斷無如色欲;塵寰擾擾,易犯唯有邪淫。拔山蓋世之英雄,坐此亡身喪國;繡口錦心之才士,因茲敗節墮名。今昔同揆,賢愚共轍。況乃囂風日熾,古道淪亡,輕狂小子,固耽紅粉之場;慧業文人,亦效青衫之濕(*白居易《琵琶行》詩中有「坐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表示白居易對琵琶女的同情。後借指對青樓女子的愛慕)。言窒欲而欲念愈滋,聽戒淫而淫機倍旺。遇嬌姿於道左,目注千翻;逢麗色於閨簾,腸回百折。總是心為形役,識被情牽。殘容俗嫗,偶然簪草、簪花,隨作西施之想;陋質村鬟,設或帶香、帶麝,頓忘東婦之形(*東婦,即「東施效顰」中的東施,凡指醜女)。豈知天地難容,神人震怒。或毀他節行,而妻女酬償;或汙彼聲名,而子孫受報。絕嗣之墳墓,無非刻薄狂生;妓女之祖宗,儘是貪花浪子。當富則玉樓削籍,應貴則金榜除名。笞杖徒流大辟,生遭五等之誅;地獄、餓鬼、畜生,沒受三途之罪。從前恩愛,到此成空;昔日雄心,而今何在?普勸青年烈士、黃卷(*指書籍)名流,發覺悟之心,破色魔之障。芙蓉白麵,須知帶肉骷髏;美貌紅妝,不過蒙衣漏廁。縱對如玉如花之貌,皆存若姊若母之心。未犯淫邪者,宜防失足;曾行惡事者,務勸回頭。更祈展轉流通,迭相化導,必使在在齊歸覺路,人人共出迷津。若視勸戒為迂談,請觀冒公之後報;倘以風流為佳話,再鑒金氏之前車。







白話翻譯如下:



★總勸(共二則,一法一戒)



在無邊無際的輪迴中,眾生的罪業深廣如海,其中最難斷除的就是色慾。世間萬象紛繁擾擾,其中最容易觸犯的便是邪淫。拔山蓋世的英雄,因此而國破身亡。文采絢麗的才子,因此而身敗名裂。從古至今,無論賢良與愚昧,全都在所難免。況且世風日下,古道淪亡,不僅放浪輕浮之人沉迷於色情場所,多才多藝的文人也慕戀風塵女子。嘴裡說要節制慾望,慾望卻更加強烈。耳中聽到戒除淫欲,淫心卻倍加旺盛。路邊遇到嬌美的女子,便不停地注目張望。閨中見到美麗的容顏,就情思纏綿難以排解。這都是由於心靈被肉體所驅使,理智被慾望所迷惑。相貌平平的女子,偶然打扮一番,就覺得像西施一樣美麗。模樣難看的村婦,一旦塗脂抹粉,便忘記了她原來的醜陋。哪知道這一念邪淫之心,天地難容,神人震怒。若毀壞別的女子的貞操,就會在自己的妻女身上償還。若是玷污了別人家庭的名譽,自己的子孫也受到同樣的報應。斷子絕孫的原因,無非是刻薄狂妄。妓女的祖先,必定是貪色的浪子。本應家財富有的,被上天的神明所剝奪。本應地位顯貴的,被從科舉的金榜中除名。在世時遭受責打、杖擊、勞役、流放、死刑等酷刑懲罰,去世後墮入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中忍受罪苦。從前種種恩愛,在這裡全成泡影。昔日的雄心壯志,到此時蕩然無存。普勸青年志士、才學名流,應當及時醒悟,破除色魔迷障。紅潤白皙的面頰,其實是帶肉的骷髏。妝扮美麗的身體,不過是穿著衣服不斷向外排泄的廁所。面對如花似玉的美女,也要像對自己的姐妹和母親一樣。沒有犯下邪淫過錯,須謹防失足。曾經做過此類惡事,務必悔改回頭。更請展轉流通戒淫書籍,使更多的人受到勸化,人人走出迷途,步入覺悟的正路。若以為勸人戒淫不過是迂腐之談,請看冒嵩少所得的善報。如以男女風流韻事為佳話,金聖嘆的結局便是前車之鑒。















●冒嵩少(出《冒憲副紀事》)



如皋冒嵩少,諱起宗,己未下第歸,註《太上感應篇》。於「見他色美」下,尤致意焉。時助寫者,其西賓羅憲嶽(*西賓:舊時對私塾教師或僚友們的敬稱)。後羅歸南昌,崇禎戊辰正月,夢一道妝老翁,左右二少年侍,老翁手持一冊,呼左立者誦,羅竊聽之,即「見他色美」註語也。誦畢,老翁曰:「該中。」復呼右立者詠詩,即詠曰:「貪將折桂廣寒宮(*月宮),那信三千色是空。看破世間迷眼相,榜花一到滿城紅。」羅醒,決冒公必中,即以是兆寄其子。及榜發,果登第,後官至憲副(*地方省級政府副長官)。







白話翻譯如下:



★冒嵩少(《冒憲副紀事》)



明代江蘇如皋的冒嵩少先生,名起宗,己未年(1619)在科舉考試中落第而歸。在注解《太上感應篇》時,他對「見他色美」一句,下了很多功夫。當時幫助他抄寫的,是他家請來的私塾老師羅憲岳。後來羅憲岳回到南昌,在崇禎戊辰(1628)正月時,夢見一個道士裝束的老者,左右有兩位少年陪從。老者手中拿著一本書,叫站在左邊的少年朗讀。羅憲岳悄悄聽著,正是冒嵩少先生對「見他色美」這一句的注解。讀完,老者說:「應該得中。」然後又叫站在右邊的少年作詩,這位少年詠道:「貪將折桂廣寒宮,哪信三千色是空。看破世間迷眼相,榜花一到滿城紅。」羅憲岳醒後,確信冒嵩少先生一定會中進士,就寫信把這一吉兆告訴了他兒子。等到發榜時,冒嵩少果然登第,後來官職一直做到憲副。











●金聖歎(姑蘇盛傳)



江南金聖歎者,名喟,博學好奇,才思穎敏,自謂世人無出其右。多著淫書以發其英華,所評《西廂》、《水滸》等,極穢褻處,往往摭拾佛經,人服其才,遍傳天下。又著《法華百問》,以己見妄測深經,誤天下耳目。順治辛丑,忽因他事繫獄,竟論棄市(*被依法處死)。



〔按〕原本作荊某,諱之也。今則久遠矣,特為訂正。







白話翻譯如下:



★金聖嘆(姑蘇盛傳)



江南的金聖嘆,名喟,學識廣博,喜歡涉獵奇聞異事,才思敏捷,自以為世上沒人能超過他。他寫了很多含有色情內容的書,以此來展現自己的才華。他所點評的《西廂記》、《水滸傳》等,對書中淫穢的內容,往往引用佛經加以評述,當時人們敬佩他的才華,因此流傳很廣。他還寫了一本《法華百問》,以個人的錯誤見解擅自解釋經文,混淆視聽,貽誤眾生。順治辛丑年(1661),忽然因事被逮捕入獄,後來竟被處死,暴屍街頭。(原文作「荊某」,因為當時還有所顧慮。現在已過去很久了,所以特加訂正。)











●勸有官君子(共五則四法一戒,附吏役)



均是人也,或勞心,或勞力,或安富尊榮,或食貧守困。豈天道之不齊哉?抑亦自有以致之也?《詩》曰:「永言配命,自求多福」。《易》曰:「積善之家,必有餘慶」。今世富貴之人,大抵宿生修福之士;子孫享榮華之報,皆是祖父有厚澤之遺;理所固然。但享福之時,又須修福,譬如耕田,年年收穫,即當年年下種。若自逞威權之赫,縱心花柳之場,豈非得人爵而棄天爵乎?所難者,順境常樂,樂則忘善,忘善則淫心生耳。此處若能驀地回光,便是福基深厚。







白話翻譯如下:



★勸有官君子(共五則四法一戒,附吏役)



同樣是人,有的勞心,當官治理他人。有的勞力,終身受人役使。有的享受榮華富貴,有的忍受貧窮困苦。這難道是天道不公平嗎?其實還是由自己所招致。《詩經》說:「永言配命,自求多福。」《周易》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今世富貴的人,都是前生修福行善所得。子孫能夠享褔,全是因為祖上積德所致。這一切都遵循著必然的因果法則。然而享福的時候,還要注意繼續修福。就像耕田種地,年年收穫,還要年年播種。如果仗著權勢尋花問柳,豈不是孟子所說的得人爵而棄天爵嗎?難的是處於順境,容易沉溺於享樂之中,因此而喪失善念,滋長淫欲之心。若能於此時驀然悔悟,便是真正的福德深厚。











●韓魏公(《宋史》)



宋韓魏公琦,執政時,買妾張氏,有殊色。券成,忽泣下,公問之,曰:「妾本供職郎郭守義妻,前歲為部使者誣劾,故至此耳。」公惻然,使持錢歸,約以事白而來。張去,公白其冤。將調任,張來如約,公不令至前。遣人告曰:「吾位宰相,不可妾士人妻。向日之錢,可無償也。」還其券,反助行貲二十金,使復完聚。張感泣,遙拜而去。後公封魏郡王,諡忠獻,子孫昌熾無比。



〔按〕昔司馬溫公(*司馬光)未有子,夫人為置一妾,乘間送入書房,公略不顧。妾欲試之,取一帙問曰:「此是何書?」公莊色拱手對曰:「此是《尚書》。」妾乃逡巡而退。總之,欲心一淡,便有把持。韓公本領,全在寡欲耳。







白話翻譯如下:



★韓魏公(《宋史》)



宋朝韓琦任宰相時,買了一個妾姓張,容貌美麗。訂立契約後,這個女子忽然落下淚來。韓琦問她是怎麼回事?她說:「我本來是供職郎郭守義的妻子,前年他被部使者捏造罪名彈劾,所以才落到今天的地步。」韓琦為她感到難過,就讓她先拿著錢回家,等她丈夫的冤情昭雪以後再來。張氏走後,韓琦為她丈夫申明冤曲,準備調任其它官職。張氏按照約定來到韓琦的家中,韓琦沒有見她,而是派人對她說:「我身為宰相,怎能以士人的妻子為妾?以前給你的那些錢不用還了。」便把契約還給她,又給她二十兩銀子作路費,使她們夫妻重新團聚。張氏感激地流下眼淚,向韓琦遙拜後離去。後來韓琦被封為魏郡王,謚號忠獻,子孫極為昌盛。



[按]宋代的司馬光沒有兒子,他的夫人為他買了一個妾,選了個時間送進書房,但司馬光卻不加理會。妾想試探他,就拿起一本書問他:「這是什麼書?」司馬光表情嚴肅地拱手答道:「這是《尚書》。」妾只好悄悄地離開。總之,只要欲心一淡,就能夠把持住自己。韓琦能夠見色不亂,全在於他的慾念淡薄。











●曹文忠公(《廣仁品》)



宣德中,曹鼐為泰和典史,因捕盜,獲一美女於驛亭。意欲就公,公曰:「處子其可犯乎?」取片箋,書「曹鼐不可」四字焚之。終宵心不動。天明,召其家領回。後殿試對策,忽飄一紙於前,有「曹鼐不可」四字,於是文思沛然,狀元及第。



〔按〕人有不為也,而後可以有為。「不可」之中,大有力量。







白話翻譯如下:



★曹文忠公(《廣仁品》)



明朝宣德年間(1426~1435),曹鼐擔任泰和典史。因捉拿強盜,在驛亭解救了一位漂亮的女子,這位女子便主動向曹鼐表示親近。曹鼐說「我怎麼能侵犯一個處女呢?」就取出一張紙,寫了「曹鼐不可」四個字燒了,整夜都沒有動心。天亮後,找到她的家人把她領回。後來,曹鼐在參加殿試的時候,忽然有一張紙飄到他面前,上面有「曹鼐不可」四個字,他頓時文思沛然,考中了狀元。

[按]人必須有所不為,然後才能有所為。「不可」兩字之中,大有力量。





※  ※  ※  ※  ※  ※  ※

Rank: 1

UID
4817932 
帖子
235 
積分
Good
0  
註冊時間
23-11-18 
在線時間
10 小時 
2#
發表於 23-11-20 02:36 PM |只看該作者

安士全書-欲海回狂-法戒錄(2)

本帖最後由 神三 於 23-11-26 03:52 PM 編輯

    財色名食睡,此五根沒一條好斷,但修行就是得要慢慢斷,才有實際之功效。以下為《安士全書》中的〈欲海回狂〉篇,希望大家多看看,逐漸修正自己!以下取自網路,每天花點小時間看,慢慢改變觀念、強化信心,真正斷惡吧!亦請多加流通,廣結善緣!(本系列文章經菩薩開示後流通)



文章總連節目錄:http://www.2000fun.com



※  ※  ※  ※  ※  ※  ※




安士全書-欲海回狂-法戒錄(2)

●王克敬(《不可不可錄》)
    王克敬為兩浙鹽運使。時溫州解鹽犯,以一婦人至。王大怒曰:「豈有逮婦人,行千百里外,與吏卒雜處者?汙教甚矣!自今以後,凡係婦人,永不許逮。」
〔按〕官長拘人,往往逮及婦女,此最損德事也。蓋婦人愧恥之心,百倍於男子。無論訶辱窘迫,致彼輕生。即使婉容詢究,而一經見官,彼且膽落魂飛,為終身之玷。嗟乎!自妻與他妻,不過貴賤稍殊耳。假令己之妻女,跪於堂下,官府赫赫臨之,萬目耽耽視之,此時何以為情乎?若王公者,可以高大其門矣。

白話翻譯如下:
★王克敬(《不可不可錄》)
王克敬是兩浙鹽運使,當時溫州押送的鹽犯中有一位婦女,王克敬見到後大怒,說:「豈能抓捕婦女,押送千里之外,一路上與吏卒混雜在一起?這真是太有辱於禮教了!從今以後,凡是婦女,再也不許逮捕。」
[按]官吏拘捕犯人,往往會將婦女一同逮捕,這樣做最損陰德。因為婦女的羞愧心比男子重得多。不要說辱罵逼迫往往會使她們輕生,即使是和顏悅色地詢問,當她們一進到審訊案件的公堂,早已嚇得魂飛魄散,成為終身的恥辱。自己之妻與他人之妻,不過貴賤略有差別。假如讓自己的妻女跪在堂下,官吏威風凜凜地面對著她們,千萬隻眼睛注視著她們,她們的感受又會是怎樣呢?像王克敬這樣的官員,由於廣積陰德,可以提前將家裡院墻的大門修得高大寬敞,以備子孫顯貴時供駟馬 高車通過了。

●顧提控(《懿行錄》)
    太倉吏顧某,凡迎送官府,主城外江賣餅家。後江以盜誣入獄,顧白其冤。江感之,以十七歲女進焉,使備灑掃。顧弗納,具禮送歸,如是者三。後江益窘,鬻女於商。又數年,顧考滿赴京,撥韓侍郎門下辦事。一日,侍郎出,顧偶坐門首,聞夫人至,旋跪庭中,不敢仰視。夫人曰:「請起。君非太倉顧提控乎?我即江氏女也。賴某商以女畜之,嫁為相公側室,尋繼正房。今日富貴,皆君賜也。第恨無由報惠,幸得相逢,當為相公言之。」侍郎歸,備陳始末,侍郎曰:「仁人也。」竟上其事。孝宗稱歎,命查何部缺官,得除刑部主事。
〔按〕恩不受報,顧提控之仁;報必償恩,江夫人之義。薦賢為國,韓侍郎之忠;立賢無方,聖天子之斷。

白話翻譯如下:
★顧提控(《懿行錄》)
江蘇太倉縣的官吏顧某,凡是迎送官員,都要借住在城外的江賣餅家裡。後來江賣餅因為被誣陷與盜賊有牽連而被捕入獄,顧某為他申明冤屈。江賣餅非常感激,就把自己十七歲的女兒送給他作妾。顧某婉言謝絕,禮節周全地把她送回,這樣往復了三次。後來江賣餅家更加窘迫,就把女兒賣給一個商人。幾年後,顧某任職期滿,調往京城,在韓侍郎府中辦理公務。一天,韓侍郎外出。顧某正坐在門前,聽到韓侍的夫人到了,立即跪在庭院中,不敢仰視。夫人說:「請起!您不是太倉縣的提控顧先生嗎?我是江家的女兒。父親把我賣給商人後,他把我當作女兒,嫁給了韓侍作妾,不久又繼為正房。我今天的富貴,都是您的恩賜。我正發愁不知該怎樣報答您,沒想到有幸在這裡相遇。我要把你的事告訴我的丈夫。「韓侍郎回來後,夫人把事情原原本本告訴了他。韓侍郎說:「真是一位仁德的君子!」竟上奏給孝宗皇帝。皇上也很讚嘆,讓人查哪個部門有空缺的官職,委派他擔任了刑部主事。
[按]施恩不受報,是顧提控的仁德。受恩必報,是江夫人的情義。為國舉薦賢才,是韓侍郎的忠心。不拘一格任用賢良,是聖天子的明斷。

●劉差某(其兄向王姓者說)
順治壬辰,江甯役劉某,往江北拘人,拘至收禁,須十餘金可贖。囚云:「我有一女,汝囑我家賣之。」劉諾,過江與其妻商議。賣得二十金,盡付焉,劉竟自取。囚知之,一慟而卒。旬日劉病,自言囚在東嶽訴我,我舌將為鐵鉤鉤矣。須臾舌出數寸,七竅流血而死。
〔按〕公門正好修德,若劉差者,會見其入三途矣。

白話翻譯如下:
★劉差某(其兄向王姓者說)
清朝順治壬辰年(1652),江寧的衙役劉某,到江北拘捕人犯,押回後關入獄中,需要十多兩銀子才可以贖出。囚犯說:「我有一個女兒,請你通知我家裡把她賣掉來贖我。」劉某答應了,過江與囚犯的妻子商議,把他家女兒賣了二十兩銀子,都交給了劉某,但劉某竟然全部侵吞,據為己有。囚犯知道後,因悲傷過度而死去。過了十多天,劉某病倒了,自己說:「那位囚犯在東岳大帝那裡告我,我的舌頭快要被鐵鉤鉤掉了。」不一會兒,他的舌頭伸出幾寸長,七竅流血而死。
[按]在衙門當差,正是修善積德的好機會。但像劉某這樣的人,卻要墮入畜生、餓鬼、地獄三惡道中去了。

●勸將士(共二則一法戒一戒)
    茫茫宇宙,皆天地之蒼生,君王之赤子也。不幸當兵戈擾攘之日,夫婦分散,母子流離。此時所恃稍開生路,不至速填溝壑者,惟有將帥耳。一遇無紀律之師,竭其膏,破其節,戕其命,則白雪加霜,紅爐添炭矣。吾今代千百年後之窮民,拜禱千百年後之將士,無屠城郭,無劫鄉村,無焚民房,無掠婦女。見人之父母竄匿逃亡,當作我之父母彷徨莫措想;見人之妻女顛連失所,當作我之妻女恩情難割想。古人云:「富貴豈一家物哉!」當權若不行方便,如入寶山空手回。為將士者,縱不為天地之蒼生計,君王之赤子計,獨不為後世之子孫計乎?早自覺悟,福報無疆。

白話翻譯如下:
★勸將士(共二則一法戒一戒)
茫茫宇宙之中,一切人民都是由天地所生養的蒼生,都是為君王所護育的赤子。不幸遭遇兵荒馬亂的年代,夫妻分散,母子別離。此時能夠有條活路,不至於立即死在亂軍之中,全靠軍中將帥的保護。一旦遇上紀律松弛的軍隊,搶劫錢財,姦淫妻女,殘殺性命,則無異於雪上加霜,火中澆油。我現在為千百年以後無路可逃的人們,拜求千百年以後的將士:請你們不要屠城,不要搶劫鄉村,不要焚燒民房,不要掠奪婦女。見別人的父母逃竄躲避,要當成自己的父母彷徨無奈一樣。見別人的妻女流離失所,要當成自己的妻女難分難捨一樣。古人說:「財富權勢絕非一家所專有。」當手中握有兵權卻不能行善積德,就如進入寶山又空手而歸。身為將士者,縱然不為這些天地生養的蒼生考慮,不為這些君王護育的赤子考慮,難道不為自己的子孫後代考慮嗎?願君早自覺悟,自然福報無邊。

●二曹將軍(《宋史》)
宋將曹彬,慈和謙讓,未曾妄殺。初破遂州,諸將皆欲屠城,公不可。有獲婦女者,悉閉一室,密令衛之。事平,咸訪其家還之。無親者,備禮嫁之。及伐金陵,先焚香約誓:城下之日,不戮一人!後彬子瑋、琮、璨,繼領旄鉞(*鉞:古代將領領兵時由帝王賜給的一種象徵權威的兵器);少子恺追封王爵。實生光獻太后,子孫榮盛無比。時同姓將軍翰,忿江州不下,屠其城,縱兵淫掠,死未三十年,子孫有乞丐於海上者。
〔按〕不染固佳,何如禁軍不掠之為愈乎?蓋彬所密衛之婦女,皆係諸將所掠者,決非曹公自取之而自還之,且自嫁之也。曹公可謂萬世仁將之師矣。

白話翻譯如下:
★二曹將軍(《宋史》)
宋朝大將軍曹彬,為人慈和謙讓,從來不妄殺無辜。攻克遂州時,將領們都要屠城,曹彬不允許。他下令把軍中虜掠的婦女都集中在一間房子,並派兵守衛。戰事平息後,一一尋訪她們的家人送還。失去親人的,就備好彩禮把她們嫁出。攻打金陵時,曹彬在戰前與眾將領焚香立誓,攻下城池後決不亂殺一人。後來他的兒子曹瑋、曹琮、曹璨,都當了將軍。小兒子還被追封為王,其女兒就是光獻太后。後世子孫榮盛無比。當時還有一個將軍叫曹翰,攻打江州時,由於久攻不下,非常憤恨,下令屠城,放縱士兵姦淫擄掠。他死後不到三十年,家道衰敗,子孫中有在海邊當乞丐的。
[按]作為領兵的將領,能夠自己持身不染,固然很好。如果還能嚴禁軍兵擄掠,豈不是更加可貴?曹彬下令保護的婦女,都是其他將領劫掠來的,決非曹彬自己所搶,又自己送還、自己嫁出。曹公可以說是千秋萬代仁將的榜樣。




※  ※  ※  ※  ※  ※  ※

Rank: 1

UID
4817932 
帖子
235 
積分
Good
0  
註冊時間
23-11-18 
在線時間
10 小時 
3#
發表於 23-11-20 02:38 PM |只看該作者

安士全書-欲海回狂-法戒錄(3)

本帖最後由 神三 於 23-11-26 03:54 PM 編輯

    財色名食睡,此五根沒一條好斷,但修行就是得要慢慢斷,才有實際之功效。以下為《安士全書》中的〈欲海回狂〉篇,希望大家多看看,逐漸修正自己!以下取自網路,每天花點小時間看,慢慢改變觀念、強化信心,真正斷惡吧!亦請多加流通,廣結善緣!(本系列文章經菩薩開示後流通)


文章總連節目錄:http://www.2000fun.com



※  ※  ※  ※  ※  ※  ※



●支某(《現果隨錄》)
    嘉善諸生支某,康熙己酉春,語友人顧某曰:「吾神魂恍惚,似有怨譴相隨。」及病,顧偕僧西蓮問之。忽腹中作鬼語,曰:「吾於明初為副將,姓洪名洙。主將姚君,見吾妻江氏美,起貪婪心。會某處叛,以殘兵七百,命余征討,余力不能支,全軍覆沒。姚收吾妻,妻遂縊死。銜此深仇,累世圖報。奈姚君末路修行,次世為高僧,再世為大詞林(*大文人),三世為戒行僧,四世為大富人。好施與,皆不能報。今第五世,當戌酉連捷,以某年舞弄刀筆,害鬻茶客四人,削去祿籍,故來相報。」西蓮聞其言有序,勸之,許其誦經、禮懺,以解怨仇。鬼唯諾。遂請西蓮作佛事,支病頓愈。後數日,復作鬼語,西蓮責之。鬼曰:「吾承佛力超生,斷無反復。今來索命者,乃鬻茶客四人,非吾也。恐師疑吾負信,故特相報。」言畢遂去。俄支某病發,不信宿而亡(*信宿:兩三晚上)。
〔按〕佛言: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償二三百年前之債,猶其近焉者。

白話翻譯如下:
★支某(《現果隨錄》)
嘉善有一位書生支某,康熙己酉年(1669)春天,對朋友顧某說:「我這些天神情恍惚,好像有怨鬼跟著我。「他發病後,顧某請到僧人西蓮法師,來他家中詢問情況。忽然聽到支某的腹中有鬼說話道:「我在明朝初年當副將,姓洪名洙。主將姓姚,他見我的妻子江氏長得漂亮,起了貪心。遇到有一個地方出現叛亂,他讓我帶領七百名殘兵前去征討,兵力太弱,結果全軍覆沒。姚某想霸占我的妻子,致使她也上吊自殺身亡。我懷著深仇大恨,等了好幾世想要報復他。怎奈姚某晚年修行,次世成為一名高僧,第二世入翰林院成為一位大學士,第三世成為戒行僧,第四世成為大富人,樂於施捨,我都沒有機會報仇。如今是第五世,本來應當在今明兩年的科舉考試中接連中榜,但因為他在某一年舞弄訟詞,害死四位賣茶商人,被上天從官祿名冊中削去,我才得以報仇。「西蓮法師聽他說得很有條理,就慈心加以勸解,承諾為他誦經禮懺以消解怨仇。鬼答應了,於是請西蓮法師作佛事,支某的病立刻就好了。可是沒過幾天,支某腹中又聽到這個鬼在說話。西蓮法師責備他為什麼又來?鬼說:「我已靠著佛力超生,決不會反覆無常。現在來向支某索命的,是那四位賣茶商人,不是我。我怕法師以為我不守信用,所以特來告訴你。」說完就走了。不久支某病發,不出兩天就死了。
[按]佛說:「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像這樣償還二、三百年前的業債,還要算是近的。

●勸求功名者(共八則四法二戒二法戒)
美色人之所欲也,科第亦人之所欲也。二者若能兼致,何異腰纏十萬,更跨揚州之鶴乎(*飛升成仙)?無如世間最易惑人者,莫過於欲;而與功名為水火者,亦莫過於欲。古今來慧業才人,為愛水大河之所漂沒者,何可勝道?彼或作或輟,平日無志於科名,則亦已矣。向使雪夜寒窗,殘燈獨坐。劬勞之父母,瞻玉兔而神傷;重義之佳人,聽金雞而淚墮。一旦朱衣擯斥,黃榜除名,香閨之屬望徒虛,罔極之深恩未報,此際何以為情乎?男兒欲遂青雲志,須信人間紅粉空。

白話翻譯如下:
★勸求功名者(共八則四法二戒二法戒)
美色是世間人想得到的,科舉功名也是世間人想得到的。然而若想二者同時擁有,就像有人又想發財腰纏萬貫,又想做官當揚州刺史,還想成仙騎鶴升天,無異於痴心妄想。無奈世間最容易使人迷惑的莫過於色慾,而與求取功名水火難容的也莫過於色慾。古往今來有多少才華出眾的讀書人,最終被愛慾的大浪所淹沒,可以說數不勝數。若是那些得過且過,平日對求取功名不肯努力的人,倒也罷了。若是雪夜寒窗,殘燈獨坐,慈愛的父母望明月而神傷,賢良的妻子聽雞鳴而墮淚。一旦該得到的朱衣官服被剝奪,在科舉中式的黃榜上被除名,妻子多年的期望成為泡影,父母的養育深恩無法報答,此時自己的心中該是多麼悔恨!男兒若想實現青雲之志, 就須把人間的女色看空。

●林茂先(《文昌化書》)
信州林茂先,閉戶讀書。得鄉薦後,有富鄰婦,厭夫不學,慕茂先才名,奔之。茂先曰:「男女有別,禮法不容。天地鬼神,羅列森布。奈何汙吾?」婦慚而退。茂先次舉登第,三子皆登第。
〔按〕《中庸》發端,便說戒慎恐懼,及推論小人,則曰「無所忌憚」。可見修身要圖,實唯敬畏。男女有別,禮法不容,敬也;天地鬼神,羅列森布,畏也。知其夙養深矣。

白話翻譯如下:
★林茂先(《文昌化書》)
信州的林茂先,每天閉門讀書,非常用功。中了舉人後,鄰居有一個富戶的妻子,嫌棄自己的丈夫不肯讀書上進,欽慕林茂先的才華,就自己跑來想和他親近。林茂先說:「男女有別,這樣的事情為禮法所不容。況且天地鬼神,羅列森布,無處不在,看得清清楚楚。你怎能玷污我的品行呢?「鄰婦慚愧地走了。林茂先在其後的考試中,中了進士。後來他的三個兒子也都中了進士。
[按]《中庸》開篇第一章,就說君子在獨處時,對於各種誘惑要有戒慎和恐懼之心。而在評論小人時,則說他們「無所忌憚」。可見修身最為重要的就是要有敬畏之心。林茂先所說的「男女有別,禮法不容「就是敬,「天地鬼神,羅列森布」就是畏。從這裡也可以知道,他平日的個人修養的確很深。

※  ※  ※  ※  ※  ※  ※

Rank: 1

UID
4817932 
帖子
235 
積分
Good
0  
註冊時間
23-11-18 
在線時間
10 小時 
4#
發表於 23-11-21 11:22 AM |只看該作者

安士全書-欲海回狂-法戒錄(4)

本帖最後由 神三 於 23-11-26 03:54 PM 編輯

    財色名食睡,此五根沒一條好斷,但修行就是得要慢慢斷,才有實際之功效。以下為《安士全書》中的〈欲海回狂〉篇,希望大家多看看,逐漸修正自己!以下取自網路,每天花點小時間看,慢慢改變觀念、強化信心,真正斷惡吧!亦請多加流通,廣結善緣!(本系列文章經菩薩開示後流通)


文章總連節目錄:http://www.2000fun.com



※  ※  ※  ※  ※  ※  ※



●羅文毅公(《羅狀元本傳》)



羅倫。赴會試。舟次姑蘇。夜夢范文正公訪。且曰。來年狀元屬子。羅遜謝。公曰。某年某樓事動太清矣。羅因憶昔年曾拒奔女於此樓。夢當不妄。及廷試。果然。暗室之中。神目如電。故君子必慎其獨。





白話翻譯如下:



★羅文毅公(《羅狀元本傳》)



羅倫到京城參加會試,中途船停靠在姑蘇。夜裡夢見范仲淹先生來看他,並說:「來年的狀元將會是你。「羅倫謙遜地表示自己不行。范先生說:「某年的某座樓中發生的事情,上天已經知道了。」羅倫醒後,回憶起當年曾在那座樓中拒絕與一名女子發生私情,這個夢看來是真的。等到了殿試的時候,他果然中了狀元。



[按]即使身在暗室之中,天神的眼睛也像閃電一樣明察秋毫。因此君子在一個人獨處時,更要小心謹慎。





●楊希仲(《科名勸戒錄》)



成都楊希仲。未第時。在外讀書。有豔婦就之。不納。其妻在鄉。是夕夢神曰。汝夫勵操客齋。當令魁多士。寤而莫解其故。及歲暮歸。乃知。明年舉蜀中第一。優填王經云。女人最為惡。難與為因緣。恩愛一縛著。牽人入罪門。楊公可謂牽之不動矣。



白話翻譯如下:



★楊希仲(《科名勸戒錄》)



成都人楊希仲,在科舉考試還未中第以前,曾在外地讀書,其間有一個美艷的婦人想與他發生私情,被他拒絕了。他在家鄉的妻子當晚就夢見一位神仙說:「你丈夫客居他鄉,也能夠操守嚴明,我會讓他在眾多考生中取得第一。」他妻子醒後感到很奇怪,不知是什麼意思。直到年底,楊希仲返回家中說起這件事,才弄明白。第二年的鄉試,楊希仲果然得了四川省第一名。



[按]《優填王經》說:「女人最為惡,難與為因緣。恩愛一縛著,牽人入罪門。「楊希仲先生可稱得上是牽之不動了。







●曹某(《不可不可錄》)



松江曹某。應試南都。寓中有婦奔之。曹趨出。行至中途。見燈火喝道。入古廟中。竊聽之。乃唱新科榜名。至第六。吏稟云。此人有短行。已削去。應何人補。神曰。曹某不婬寓婦。貞節可嘉。當補之。及揭曉。果第六。



[按]好色之人。有女相就。不啻惡燿臨門。積德之士。有女來奔。乃是福星光照。故曰。禍福無不自己求者。



白話翻譯如下:



★曹某(《不可不可錄》)



松江的曹某,到南京參加科舉考試,寓所中有一個婦人想與他發生私情,曹某趕緊避開,走出寓所到別處借宿。半路上見到有官員出行,一隊侍從舉著燈火,喝令行人迴避,走入古廟之中。曹某悄悄跟過去,聽到裡面正在念本年科舉考試即將中榜的名單。念到第六名時,一名官吏稟告說:「此人做了惡事,已被削去,應該由誰來代替?」神說:「曹某不與寓所中的婦人發生私情,貞節可嘉,就由他來代替。」等到考試結果揭曉,果然是第六名。



[按]好色之人,若有女子投懷送抱,必定喪德敗行,因此削福減祿,無異於災星臨門。積德之士,若有女子前來私會,必定不為所動,因此蒙神嘉許,正是福星高照。所以說禍與福都是由自己造成的。





●劉堯舉(《廣仁錄》)



龍舒劉堯舉。僦舟應試。調舟人女。舟子防之密。既入試。舟人以重扃棘闈。必無慮。入市良久。而試題皆堯舉私課。出院甚早。遂與之通。劉父母夢黃衣人持榜至。報劉首薦。適欲視榜。忽一人掣去。曰。劉某近作欺心事。殿一舉矣。覺言其夢而憂。俄拆卷。劉以雜犯見黜。主司皆歎惜其文。既歸。父母以夢詰之。匿不敢言。次舉乃獲薦。然竟以不第終。



[按]舟次倉猝之歡。竟以一省元博之。何如彼其愚也。





白話翻譯如下:



★劉堯舉(《廣仁錄》)



龍舒有一個人叫劉堯舉,租了一條船前往省城參加鄉試,路上總想調戲船夫的女兒,船夫隨時都提防著他。劉堯舉進入考場後,船夫認為考場裡重門緊閉,棘枝插墻,完成答卷前考生不得離開,因此不再擔心,到街上去了很久。誰知試題都是劉堯舉曾經練習過的,很快就考完出來,乘機與船夫的女兒私通。劉堯舉的父母在家中,夢到一個黃衣人拿著考中的名單,向他們報喜說劉堯舉考了第一名。他們正要看名單時,忽然被一個人奪去,說:「劉某最近作了一件欺心事,已經被取消考試資格了。」劉堯舉的父母醒後,說起這個夢都很擔憂。不久在考場閱卷時,劉堯舉因為考試違規被取消資格,主考人員都為他的文章感到惋惜。回家後,父母把夢到的情形向他詢問,劉堯舉隱瞞實情不敢告訴父母。他在下一次的鄉試中才考中舉人,但終其一生都沒能中進士。



[按]為了船上一次匆匆的歡娛,竟然用一個「省元「(鄉試考取全省第一)來換,還有誰像他這樣愚蠢呢!



※  ※  ※  ※  ※  ※  ※

Rank: 1

UID
4817932 
帖子
235 
積分
Good
0  
註冊時間
23-11-18 
在線時間
10 小時 
5#
發表於 23-11-21 12:01 PM |只看該作者

安士全書-欲海回狂-法戒錄(5)

本帖最後由 神三 於 23-11-26 03:55 PM 編輯

    財色名食睡,此五根沒一條好斷,但修行就是得要慢慢斷,才有實際之功效。以下為《安士全書》中的〈欲海回狂〉篇,希望大家多看看,逐漸修正自己!以下取自網路,每天花點小時間看,慢慢改變觀念、強化信心,真正斷惡吧!亦請多加流通,廣結善緣!(本系列文章經菩薩開示後流通)



文章總連節目錄:http://www.2000fun.com


※  ※  ※  ※  ※  ※  ※



●鳳陽某生(其友面述)

    鳳陽諸生某。家有小池植荷。年久未得花。康熙己酉。某生將往句曲錄遺。忽放一並蒂蓮。父母悅甚。謂是秋闈捷兆。詰朝將置酒賞焉。是夕。某生夫婦歡聚。有侍婢趨過。夫欲調之。婦弗禁。遂私焉。明晨視花。則已折矣。詢之。即此婢也。父母悵甚。折花之夜。某生夢謁帝君。己名已登天榜。帝君忽勾去。涕泣拜禱。三度麾下。及醒。自知不祥。怏怏登道。府學遺才。舊額三名。時往句曲者僅有三人。而某生獨黜。三次大收。亦復如是。垂涕而歸。向使其婦毅然不容。夫必以為妒矣。豈知冥冥之中。保全科第耶。昔叔向之母。因子之諫。欲避妒名。而羊舌氏之族及於難。則妒亦安可概論哉。



白話翻譯如下:

★鳳陽某生(其友面述)

    鳳陽縣有一個秀才,家裡的小池塘裡種著荷花,多年都沒有開花。康熙己酉年(1669),他要到句曲參加錄遺考試,家裡的池塘忽然開了一支並蒂蓮。他的父母都很高興,認為這是在秋天舉行的鄉試中上榜的吉兆,決定第二天早上在池邊擺酒觀賞。當天晚上,秀才夫婦二人歡聚,家中有婢女走過,秀才想調戲她,見妻子沒有阻止,就私自占有了這個婢女。第二天早上再去看荷花時,卻已經被折掉了,經過詢問,恰好是這個婢女折的,秀才的父母非常惆悵。折花的這天晚上,秀才夢到自己去拜見文昌帝君,見自己的名字已登上天榜,忽然被帝君勾掉。他哭著拜倒在帝君面前請求原諒,連續三次都被斥退。醒後他自知不妙,心情沉重地上了路。府學的錄遺名額通常都是三個,當時去句曲參加錄遺考試的秀才也只有三人,唯獨他沒有通過。其後的三次大收,同樣都沒能通過,最後只好哭著回家。

[按]假使他的妻子堅決不允許他占有婢女,丈夫肯定會認為她是出於嫉妒,誰知冥冥之中卻保全了他科舉的功名。春秋時期,叔向的母親因為聽從兒子的勸告,為不受嫉妒的惡名,沒有阻止娶叔虎的母親,後來羊舌氏家族因此遇難,其事詳見《左傳》。對於妻子的妒忌怎麼能一概而論呢?

【注】清朝科舉制度規定,各級學府的生員(俗稱秀才)需要參加科考、錄科,取中後可獲參加鄉試的資格。其他落選者則可參加名為錄遺的補考,取中亦可參加鄉試。大收是獲得鄉試資格的最後機會。





●直隸兩士(戒婬彙說)

    明有一士。應試南京。寓對某指揮第。有女窺之。屬意於生。試畢。使婢授意。期於是夜相會。生懼累陰德。卻之。同寓一友。素輕挑。乃偽為生赴約。婢暗中莫辨。引之入。相與就寢。偶忘閉門。適父晨歸。突入見之。大怒。奮劍俱斬。首於有司。明日榜發。在寓者居首列。一登舉子錄。一登鬼子錄。榮辱苦樂。皆天淵矣。念別於幾微之界。而報分於旦夕之閒。良可畏哉。



白話翻譯如下:

★直隸兩士(《戒淫匯說》)

    明朝有一位書生,在南京參加科舉考試,寓所的對面是一位指揮使的官邸。指揮使的女兒見到這位書生後,對他產生了愛慕之情,一等考試結束,就派婢女傳信,約他在晚上相會。這位書生怕損傷陰德,就拒絕了。但與他同住的一個朋友平時比較輕浮,就冒充書生前去赴約。婢女在夜色中分辨不清,把他領進指揮使女兒的房中,兩人睡在一起,忘了關門。恰好指揮使早上回來,突然進門看到,不禁大怒,揮劍殺了兩人,然後去官府自首。第二天正是發榜的日子,這位留在寓所沒去赴約的書生名列榜首。

[按]一個登上舉人錄,一個登上冤鬼錄,兩個人的榮辱苦樂有天淵之別。僅僅一念之差,卻在一夜之間釀成如此截然不同的後果,真是太令人敬畏了!





※  ※  ※  ※  ※  ※  ※

Rank: 1

UID
4817932 
帖子
235 
積分
Good
0  
註冊時間
23-11-18 
在線時間
10 小時 
6#
發表於 23-11-21 12:02 PM |只看該作者

安士全書-欲海回狂-法戒錄(6)

本帖最後由 神三 於 23-11-26 03:55 PM 編輯

   財色名食睡,此五根沒一條好斷,但修行就是得要慢慢斷,才有實際之功效。以下為《安士全書》中的〈欲海回狂〉篇,希望大家多看看,逐漸修正自己!以下取自網路,每天花點小時間看,慢慢改變觀念、強化信心,真正斷惡吧!亦請多加流通,廣結善緣!(本系列文章經菩薩開示後流通)


文章總連節目錄:http://www.2000fun.com



※  ※  ※  ※  ※  ※  ※



●南昌兄弟(感應篇廣疏)

    南昌有兄弟二人。係雙生。容貌音聲。父母亦難猝辨。至各以衣色別之。及長。同時婚娶。同時入泮。以及榮枯得失。無不皆同。一日應試。同寓一舍。有鄰女挑其兄。兄拒之。並戒其弟。弟佯應。竟偽稱兄而往。且約中後來娶。及榜發。兄獲售。而弟名竟黜。女以貌同莫辨。猶謂中式者。即所私之人也。大喜。助其行貲。及來春。兄復登第。女聞之。私治行裝。意必來榮娶。望之杳然。遂怨恨死。其後兄享高壽。子孫榮盛。弟早夭無嗣。命相吉凶。皆宿世之心所造。宿生若行善事。則在胎自具貴相。出胎自值良時。宿生若造惡業。則二者俱反。此命相所以不可不信也。然命相有定。心則無定。禍福之機。乃心所造。非命相所造。是命相不可盡信也。觀南昌兄弟。可以悟已。



白話翻譯如下:

★南昌兄弟(《感應篇廣疏》)

    南昌有兄弟二人,是一對雙胞胎,他們的相貌、聲音連父母也難以分辨,就用衣服顏色來區別。長大後,兩人同時娶妻,同時考取秀才,其它各方面的境遇也都一樣。一次兄弟二人參加科舉考試,住在同一個旅店。鄰居有個女子挑逗兄弟中的哥哥,被哥哥拒絕了,還警告弟弟不要與這個女子來往。弟弟嘴上答應,私下卻冒充哥哥前去與她相會,並約好考中以後來娶她。等到發榜,哥哥考中了,而弟弟卻不幸落榜。這個女子因為兄弟倆長得一樣,還以為考中的人正是來與她私會的男子,不禁喜出望外,給他錢帶在路上用。第二年春天,哥哥又中了進士。這個女子聽到後,暗地裡準備行裝,以為一定會來隆重地迎娶她,可是一直杳無音信,由於傷心和怨恨而死去了。後來哥哥健康長壽,子孫榮盛。弟弟卻很早就死去,也沒留下後代。



[按]一個人命相的好壞,都是由前世的內心善惡造成的。前世如果行善,在母胎中自然會有富貴的相貌,出生時也會遇到良辰吉日。如果前世造惡,則正好相反。所以命相之說包含了很深的道理,不可不信。不過,雖說命相都有定數,可是人的內心卻是不斷改變的。從根本上說,一切禍福都是由內心所造,並非取決於命相, 所以命相之說也不可全信。從南昌雙胞胎兄弟的不同結局,便可以悟出這個道理。





●勸塾師(共二則一法一戒)

    敗名喪節之事。尚不可行於市井。況儼然自命為先生。範生徒於禮義者哉。憖失之板。毋失之圓。憖使人指為朴訥書生。不使人目為風流才士。則庶幾矣。



白話翻譯如下:



★勸塾師

    喪失節操、名譽敗壞的行為,世間流俗之人都不應去做,何況是受人尊敬的教師,每天以禮義道德來規範學生。寧可失於古板,不能過於靈活。寧可讓人把自己當成不善言辭的書生,也不要看作瀟灑風流的才子。這樣才算盡到了自己的責任。



※  ※  ※  ※  ※  ※  ※

Rank: 1

UID
4817932 
帖子
235 
積分
Good
0  
註冊時間
23-11-18 
在線時間
10 小時 
7#
發表於 23-11-22 11:39 AM |只看該作者

安士全書-欲海回狂-法戒錄(7)

本帖最後由 神三 於 23-11-26 03:57 PM 編輯

   財色名食睡,此五根沒一條好斷,但修行就是得要慢慢斷,才有實際之功效。以下為《安士全書》中的〈欲海回狂〉篇,希望大家多看看,逐漸修正自己!以下取自網路,每天花點小時間看,慢慢改變觀念、強化信心,真正斷惡吧!亦請多加流通,廣結善緣!(本系列文章經菩薩開示後流通)


文章總連節目錄:http://www.2000fun.com



※  ※  ※  ※  ※  ※  ※



●浙士某(戒婬彙說)

    明季浙有一士。為某指揮西賓。病寒。令徒入內取被。誤捲母鞋出。墮床下。師徒皆不知。指揮見之。疑妻與通訊焉。不服。令婢詭以妻命邀師。己持刀伺後。俟門啟。兩殺之。師聞扣門。問何事。婢曰主母奉屈。師怒。斥之去。復強其妻往。師曰。某位忝西席。敢以冥冥墮行哉。請速回步。主人怒稍解。明日師辭去。始釋然謝罪。備述其故。師隨登第。位至通顯。紅顏扣戶。白刃臨門。稍一依回。冤殺多人矣。



白話翻譯如下:

★浙士某(《戒淫匯說》)

    明朝未期,浙江有一位書生,在一個指揮使家裡做私塾教師。一天他有病感到寒冷,叫學生進屋去拿一床被子。學生不小心把家母的鞋卷在裡面,掉在塾師的床下,師徒二人都沒有發現。指揮使無意中看到了,便懷疑妻子與塾師私通,審問妻子,但她堅決不承認。指揮使就讓家中的婢女假傳妻子的意思,請塾師前去私會。自己拿著刀躲在門後,若是塾師出門赴約,就把他和自己的妻子一起殺了。塾師聽到敲門聲,問婢女有什麼事?婢女說:「我家夫人有意請你相會。」塾師聽後很生氣,態度嚴厲地把她趕走。指揮使又強迫妻子親自去和塾師約會,塾師說:「我是你們家請來的塾師,怎麼可以背地裡做見不得人的事呢?請立刻回去。」指揮使的怒氣這才稍稍平息。第二天,塾師向他辭職,準備離開這裡。指揮使這時才知道自己錯了,向塾師表示道歉,詳細述說了其中的緣由。不久這位塾師考中進士,後來的地位非常顯赫。

[按]美女叩門,利刃高懸,態度稍有曖昧,立刻就會有人無辜地喪命!





●張德先(余髫年時親見其訃)

    崑山張德先。訓蒙於鄉村。與一鄰女通。夫覺之。遂棄館去。康熙壬寅。過其地。欲修舊好。乘夜叩其門。夫又覺之。竟擒毒毆。鄰里交助。立斃。共棄其屍。竟莫有知者。

[按]佛言。諸佛之法。國王大臣不能壞。而僧自壞之。譬如師子之蟲。還食師子。余於儒門亦云。



白話翻譯如下:

★張德先(余髫年時親見其訃)

    崑山的張德先,在鄉村教書時與鄰居家的女人私通,被她丈夫發現後,只好趕緊離開那裡。康熙壬寅年(1662),張德先又經過這個村子,想和這個女人重修舊好,在夜裡去敲她的門。這次又被她丈夫發現,把他抓住毒打,鄰居也來幫忙,當下把他打死。然後一起悄悄把屍體丟棄,竟然沒有人發現。



[按]佛說:「諸佛之法,國王大臣不能毀壞,而是被僧人自己毀壞。譬如獅子身上長出的蟲子,反而要啖食獅子之肉。」我認為儒家的情況也是如此。

※  ※  ※  ※  ※  ※  ※

Rank: 1

UID
4817932 
帖子
235 
積分
Good
0  
註冊時間
23-11-18 
在線時間
10 小時 
8#
發表於 23-11-22 12:07 PM |只看該作者

安士全書-欲海回狂-法戒錄(8)

本帖最後由 神三 於 23-11-26 03:57 PM 編輯

    財色名食睡,此五根沒一條好斷,但修行就是得要慢慢斷,才有實際之功效。以下為《安士全書》中的〈欲海回狂〉篇,希望大家多看看,逐漸修正自己!以下取自網路,每天花點小時間看,慢慢改變觀念、強化信心,真正斷惡吧!亦請多加流通,廣結善緣!(本系列文章經菩薩開示後流通)



文章總連節目錄:http://www.2000fun.com


※  ※  ※  ※  ※  ※  ※



●勸少年(共四則二法一戒一法戒)

    少年誰不欲膺富厚。而婬者偏赤貧。少年誰不欲掇巍科。而婬者偏運蹇。少年誰不欲生貴子。而婬者偏無後。少年誰不欲享高壽。而婬者偏早夭。一日風流。終身困苦。有志者。其不可以仰事俯育之身。暫迷情於花柳也。後生可畏。尚慎旃哉。



    白話翻譯如下:

★勸少年

    年輕人誰不想擁有財富,好淫者卻貧困潦倒。年輕人誰不想金榜題名,好淫者卻命運坎坷。年輕人誰不想早生貴子,好淫者卻沒有後代。年輕人誰不想健康長壽,好淫者卻壽命短促。一日風流,最終落得終身困苦。若是胸懷遠大的志向,切不可讓自己孝養父母、撫育兒女的寶貴之身,片刻迷情於花柳之間。後生可畏,務必謹慎啊!





●唐皋(唐氏譜)

    歙縣唐皋。少年讀書燈下。有女調之。屢將窗紙餂破。公補訖。因題於上云。餂破紙窗容易補。損人陰德最難修。一夕有僧過其門。見一狀元匾。左右懸二燈。即書餂破二句。異而詰問。始知神火。後果大魁天下。

[按]窗前題語。門外懸燈。感應之機。捷於桴鼓。



    白話翻譯如下:

★唐皋(《唐氏譜》)

    安徽歙縣的唐皋,年輕時在燈下讀書,有一個女子想挑逗他,屢次把窗紙舔破。唐皋把窗紙補好後,在上面題詩道:「舔破紙窗容易補,損人陰德最難修。」一天晚上有個僧人路過他家門口,見到門上有塊狀元匾。左右懸掛兩個燈籠,上面就寫著這兩句詩。僧人感到奇怪就上前詢問,這才知道是神火。後來唐皋果然中了狀元。

[按]窗前題詩,門外懸燈,其間的相互感應,比擊鼓時發出聲響還要快。

  ※  ※  ※  ※  ※  ※  ※

Rank: 1

UID
4817932 
帖子
235 
積分
Good
0  
註冊時間
23-11-18 
在線時間
10 小時 
9#
發表於 23-11-22 12:22 PM |只看該作者

安士全書-欲海回狂-法戒錄(9)

本帖最後由 神三 於 23-11-26 03:57 PM 編輯

    財色名食睡,此五根沒一條好斷,但修行就是得要慢慢斷,才有實際之功效。以下為《安士全書》中的〈欲海回狂〉篇,希望大家多看看,逐漸修正自己!以下取自網路,每天花點小時間看,慢慢改變觀念、強化信心,真正斷惡吧!亦請多加流通,廣結善緣!(本系列文章經菩薩開示後流通)


文章總連節目錄:http://www.2000fun.com



※  ※  ※  ※  ※  ※  ※



●茅鹿門(茅公文集後序)

    歸安茅鹿門。弱冠遊學餘姚。師事錢應楊。錢氏有婢竊窺之。佯至書室呼貓。意欲相就。公正色曰。吾遠出從師。若以非禮相犯。何以歸見父母。又何顏以對汝主。婢愧而去。後登科。以文章名世。

[按]念親仁也。尊師義也。守節禮也。不惑智也。一不婬而四善備矣。



白話翻譯如下:

★茅鹿門(《茅公文集後序》)

    歸安的茅坤,號鹿門,二十歲時到余姚求學,拜錢應楊先生為師。錢先生家裡有個婢女,見到他以後,就假裝到書房找貓,想與他發生私情。他嚴肅地說:「我遠離家鄉,拜師學習,如果對你做了非禮的事,怎麼回去見父母?又怎麼面對你的主人?」婢女慚愧地走了。後來他考中進士,文章名聞天下。



[按]不忘父母是仁,尊重師長是義,嚴守節操是禮,不受迷惑是智。一份不淫的心念,這四種善德全都具備了。





●陸仲錫(廣仁品)

    嘉靖中。陸簣齋子仲錫。異才也。隨師邱某居京。窺一對門處子。師弗禁。且告曰。都城隍最靈。盍禱之。仲錫因往。是夜忽夢中狂哭。眾駭問。曰都城隍追我師徒耳。詢其故。哭告云。神查我兩人祿位。吾名下註甲戌狀元。師無所有。神將奏聞上帝。削我祿籍。師則抽腸以彰顯戮也。言訖哭猶未止。而館僮叩戶。適報邱某斃於絞腸痧矣。後陸果以貧賤終身。

[按]擇師訓子。最宜詳慎。邱陸師徒。其鑒不遠。



白話翻譯如下:

★陸仲錫(《廣仁品》)

    明朝嘉靖年間(1522~1566),陸簣齋的兒子陸仲錫,才華出眾。有次陸仲錫隨他的老師邱某住在京城,暗中偷看對面住的一位美麗少女。邱某知道以後,不但沒有禁止,還對他說:「都城隍最靈驗了,何不向他禱告,幫你實現自己的心願?」陸仲錫聽了老師的話,就去城隍那兒禱告。當天夜裡,陸仲錫忽然在夢中大哭起來,眾人驚慌地向他詢問。陸仲錫說:「都城隍正在捉拿我們師徒二人。」眾人追問原因,他哭著說道:「城隍神查了一下我們二人的祿位,我名下寫著應當中甲戌年的狀元,老師名下什麼也沒有。城隍神把我們的情況稟告上帝,削去了我的祿籍,老師則被抽腸,以彰顯上天的懲罰。」說完又接著哭起來。此時教館裡的僕人前來敲門,報信說邱某因患絞腸痧而死。後來陸仲錫果然成了一個貧困低賤的人,以此度過了自己的一生。

[按]選聘老師來培養教育自己的子女,千萬要仔細慎重。邱某和陸仲錫師徒二人,就是前車之鑒。



  ※  ※  ※  ※  ※  ※  ※

Rank: 1

UID
4817932 
帖子
235 
積分
Good
0  
註冊時間
23-11-18 
在線時間
10 小時 
10#
發表於 23-11-23 11:59 AM |只看該作者

安士全書-欲海回狂-法戒錄(10)

本帖最後由 神三 於 23-11-26 04:00 PM 編輯

    財色名食睡,此五根沒一條好斷,但修行就是得要慢慢斷,才有實際之功效。以下為《安士全書》中的〈欲海回狂〉篇,希望大家多看看,逐漸修正自己!以下取自網路,每天花點小時間看,慢慢改變觀念、強化信心,真正斷惡吧!亦請多加流通,廣結善緣!(本系列文章經菩薩開示後流通)

文章總連節目錄:http://www.2000fun.com



※  ※  ※  ※  ※  ※  ※



莆田二生(欲海晨鐘)

    莆田有表兄弟二人。同學甚厚。甲貌醜而富。乙貌美而貧。甲求繼室於富家。必欲觀始允。甲懇乙代往。富家許之。將婚。又欲親迎。復懇乙往。方至。天忽大雨。而隔嶺難行。乃止宿。乙謙讓至再。又不敢明言取辱。而富家恐失吉期。即欲成禮。乙固辭。不聽。及寢。不敢解衣。次日雨益甚。仍留宿。復不敢近。第三日迎至甲家。甲怒。奔告於縣。縣令雷應龍鞫之。乙泣訴真情。驗知非偽。乃謂甲曰。汝妻既同彼宿。義不可歸汝。汝不患無妻。又謂乙曰。子不欺暗室。天以是女畀汝。聘金吾代償也。乃以三十金與甲。而令乙為夫婦。欲欺外家者。弄真成假。不欺朋友者。弄假成真。



白話翻譯如下:

★莆田二生(《欲海晨鐘》)

    福建莆田縣有表兄弟二人,他倆在一起求學,關係很好。其中一人容貌醜陋,但很富有。一人容貌俊秀,卻很貧窮。貌醜者的妻子去世,想娶一戶富家女兒作繼室,但對方一定要先見到他本人才答應。他就懇求那位容貌俊秀的表兄弟,代替他前去相親,富家看到來人後便答應了婚事。等到了婚期,女方又希望男方親自去迎親,貌醜者再次懇請他的表兄弟代他前往。剛到女方家,天上忽然下起了大雨,由於兩個地方隔著山嶺,道路難行,女方就讓迎親的人住下。他雖然再三謙讓不肯,但又不敢說明真相招致屈辱。女方家裡怕錯過良辰吉日,又非讓他們當天就拜堂成親,他無論怎麼推辭都不行。到了晚上,他不敢造次,只好和衣睡下。第二天雨下得更大,女方留他們再住一晚,他還是不敢親近新娘。這樣直到第三天,才把新娘迎娶回來。貌醜的表兄弟氣壞了,跑到縣裡去告他。縣令雷應龍親自審問,這位容貌俊秀的表兄弟哭著把事情講了一遍,查清事實後,縣令對貌醜的表兄弟說:「你的未婚妻既然已經與你的表兄弟睡在一起,當然不能再嫁給你,你也不愁找不到妻子。」然後又對容貌俊秀的表兄弟說:「你在暗室之中也不做虧心事,所以上天把這個女子賜給你。原來的聘禮由我替你償還。」於是給了他表兄弟三十兩銀子,讓這個女子與他結為夫婦。

[按]想欺騙女方,卻弄真成假。不欺侮朋友,卻弄假成真。

  ※  ※  ※  ※  ※  ※  ※

Rank: 1

UID
4817932 
帖子
235 
積分
Good
0  
註冊時間
23-11-18 
在線時間
10 小時 
11#
發表於 23-11-23 12:00 PM |只看該作者

安士全書-欲海回狂-法戒錄(11)

本帖最後由 神三 於 23-11-26 04:00 PM 編輯

    財色名食睡,此五根沒一條好斷,但修行就是得要慢慢斷,才有實際之功效。以下為《安士全書》中的〈欲海回狂〉篇,希望大家多看看,逐漸修正自己!以下取自網路,每天花點小時間看,慢慢改變觀念、強化信心,真正斷惡吧!亦請多加流通,廣結善緣!(本系列文章經菩薩開示後流通)



文章總連節目錄:http://www.2000fun.com


※  ※  ※  ※  ※  ※  ※



勸不和其室者(共六則二法四戒附女人)



    琴瑟不調。非男子之過。即女人之失。大抵曲直參半者多。決無各盡其道。而交相怨尤者也。然而當今之天下。乃男子之天下。非女人之天下。則家之不齊。當歸咎男子。語云。人生莫作婦人身。百般苦樂由他人。彼其離親別愛。生死隨人。舉目言笑。唯有一夫耳。飢不獨食。寒不獨衣。有足不能出戶。有口無處聲冤。舍其身而身我。舍其父母而父母我。一遇客外之商。遊學之士。孤房獨宿。形影相憐。豈易受哉。我乃鍾情花柳。造業無窮。桑濮之地。一身獨受其歡。天譴之來。舉室盡遭其禍。鐵石為心。亦當墮淚矣。而或身當富貴。便廣置姬妾。薄視糟糠。恐懼惟汝。安樂棄余。抑何不恕之甚也。普勸世人。憖甘淡泊。莫羨多情。縱遇紅顏。且思結髮。莫教他年轉女身。閣中含恨淚淋淋。



白話翻譯如下:

★勸不和其室者

    夫妻關係不和,不是丈夫的原因,就是妻子的過錯,通常兩人都有責任,決不會雙方都盡心盡力,卻仍然相互抱怨。然而當今天下是男人的天下,不是女人的天下, 所以家庭的不和睦,應當歸罪於丈夫。俗語說:「人生莫作婦人身,百般苦樂由他人。」女人離別了自己的父母親人,嫁入夫家,與他生死相隨。可以傾訴心事的人,只有自己的丈夫。餓了要等丈夫回家吃飯,冷了還要惦記著給丈夫加衣。有腳不能隨便出門,有口無處訴說委屈。以自己的身體侍奉丈夫的身體,離開自己的父母來孝養丈夫的父母。若是所嫁丈夫長期在外經商,或是四處遊學,自己獨守空房,形影相憐,這樣的日子是多麼難耐!我若四處尋花問柳,造盡惡業,沉迷於色情場所,獨自享樂,一旦懲罰到來,全家都要遭遇災禍,即使鐵石心腸也會落淚!或是一旦富貴,便廣納姬妾,輕視自己的結髮妻子。受苦受累的日子一心一意跟著你,有錢有勢的時候卻將她拋在一邊,這也太無情無義了!普勸世人,安心於平淡的家庭生活,不要羡慕那些風流韻事。遇到美貌佳人,莫忘結發之妻。不然自己後世轉為女人,一定也會獨守空房,含恨落淚。

  ※  ※  ※  ※  ※  ※  ※

Rank: 1

UID
4817932 
帖子
235 
積分
Good
0  
註冊時間
23-11-18 
在線時間
10 小時 
12#
發表於 23-11-23 12:02 PM |只看該作者

安士全書-欲海回狂-法戒錄(12)

本帖最後由 神三 於 23-11-26 04:01 PM 編輯

    財色名食睡,此五根沒一條好斷,但修行就是得要慢慢斷,才有實際之功效。以下為《安士全書》中的〈欲海回狂〉篇,希望大家多看看,逐漸修正自己!以下取自網路,每天花點小時間看,慢慢改變觀念、強化信心,真正斷惡吧!亦請多加流通,廣結善緣!(本系列文章經菩薩開示後流通)

文章總連節目錄:http://www.2000fun.com



※  ※  ※  ※  ※  ※  ※



●鄔憶川(節義傳)

    四明鄔憶川。諱孟震。年二十九。喪妻何氏。誓不更娶。終身不復齒男女事。婦有再醮者。挾貲以通。勃然曰。若愧為婦。奈何污吾。暮夜有奔之者。厲聲叱去。亦竟不與人言。夜攜兩兒。蕭然並臥。儼若寡女。當事者時賜粟帛。扁其門曰義夫。子元會。仕至新安太守。按婚義。男子親迎。再拜奠雁。蓋取一與之齊。終身不改之義。非獨婦道為然。夫道亦然也。顧男子以繼嗣為重。一經喪偶。內助無人。不成家道。故於服終後。不得已而開續娶之途。非因世閒男子為政。私自從寬也。嗟乎。人或桑弧未設。井臼難操。是亦遇之窮耳。苟或不然。則夫婦之倫。原係人道之始。奈何使乾坤之正氣。獨聽巾幗者主張。而鬚眉男子。皆屏息以藏耶。卓哉鄔君。願拜下風矣。



白話翻譯如下:

★鄔憶川(《節義傳》)

    四明的鄔憶川,名孟震,二十九歲時,妻子何氏去世,他發誓不再續娶,終身不談及男女之事。有改嫁後的女人,帶著財物想與他發生私情。他氣憤地說:「你自己不能守節,為什麼還要來玷污我?」晚上有女人想與他私會,他就嚴厲地讓她離去,但也從不聲張出來。夜裡自己帶著兩個兒子,一起寂然入睡,就像守寡的婦女一樣。當地官員常贈給他一些糧食、布匹,還在他家門上懸掛「義夫」的匾額以示嘉獎。他的兒子鄔元會,後來當了新安太守。



[按]《禮記·昏義篇》規定,婚禮時新郎必須親自到女方家中迎接新娘,入門後向女方家長禮拜,獻上一隻大雁作為信物。這種傳統禮儀內在的寓意,就是男女雙方一旦結為夫妻,就應該白頭偕老,終身不渝,不僅要求女子從一而終,做丈夫的也是一樣。由於男子承擔著傳宗接代的責任,一旦妻子去世,家中無人操持,難以盡到孝養父母、撫育子女的義務。所以在古代的道德觀念中,妻子的喪期結束後允許男子再娶,這也是出於無奈,並非由於男子當政,私自放寬對自己的要求。家中主婦去世後,若沒有兒子支撐門戶,或是由於無人操持家務,迫不得已才續娶後妻。如果情況不是這樣,則夫妻結合本是人類生活的基點,為什麼乾坤的正氣全由女子伸張,而堂堂男兒卻紛紛迴避呢?鄔憶川先生的卓越品格,令人心悅誠服,甘拜下風。

  ※  ※  ※  ※  ※  ※  ※

Rank: 1

UID
4817932 
帖子
235 
積分
Good
0  
註冊時間
23-11-18 
在線時間
10 小時 
13#
發表於 23-11-24 11:58 AM |只看該作者

安士全書-欲海回狂-法戒錄(13)

本帖最後由 神三 於 23-11-26 04:02 PM 編輯

    財色名食睡,此五根沒一條好斷,但修行就是得要慢慢斷,才有實際之功效。以下為《安士全書》中的〈欲海回狂〉篇,希望大家多看看,逐漸修正自己!以下取自網路,每天花點小時間看,慢慢改變觀念、強化信心,真正斷惡吧!亦請多加流通,廣結善緣!(本系列文章經菩薩開示後流通)


文章總連節目錄:http://www.2000fun.com



※  ※  ※  ※  ※  ※  ※

●賈御史(懿行錄)

    明賈御史某。幼聘魏處士女。逾年而女瞽。處士將返幣焉。御史急娶之。魏孺人日請御史置妾。御史不可。時御史有兄為戶部。納寵京師。孺人請益力。御史復不可。生子衡。弱冠登第。官至刑部主事。古今來娶瞽女者。唐有孫泰。宋有周世南。劉廷式。周恭叔。張漢英。數人耳。此外不多見也。賈公行履。古人所難。而魏夫人能克配其賢。更足景仰。





白話翻譯如下:

★賈御史(《懿行錄》)

    明朝的賈御史,幼年時與魏處士的女兒定下了親事。後來魏家的女兒眼睛失明,就想把聘禮退還給賈家,他卻立即把未婚妻娶了過來。他的這位夫人由於自己眼睛不好,常想讓他再娶一個妾,他卻一直都不同意。後來賈御史的哥哥在戶部當官,在京城娶了妾。賈御史的夫人就更想讓他也娶一個,可他還是不同意。他的兒子賈衡,二十歲就中了進士,一直做到刑部主事。

[按]自古以來娶盲女的,唐朝有孫泰,宋朝有周世南、劉廷式、周恭叔、張漢英等幾個人,詳見《唐書》、《宋史》,此外就不多見了。賈御史的品行,古人也很難做到。而魏夫人也同樣是賢良之妻,令人景仰。





●史堂(感應篇圖說)

    史堂微時已娶。及登第。自恨不得富家女為妻。漸至暌隔。不與同寢。其妻抑鬱成疾。臥病數年。堂不一顧。臨終隔壁呼曰。我今死矣。爾忍不一視耶。堂竟不顧。妻死。心不自安。乃從邪說。以土器蓋面。兼用枷索束其屍。是夕見夢於父曰。女託非人。生遭楚毒。死受厭勝。然彼亦以女故。壽祿俱削盡矣。明年堂果死。天順中。都指揮馬良。最為上愛。妻亡。上每慰問。適數日不出。上怪之。左右以新娶對。上怒曰。這廝夫婦之道尚薄。豈能事我。杖而疏之。若史堂夫婦。非宿生之怨對乎。覷破怨家。各自尋門走。不覺有味於蓮大師之言。



白話翻譯如下:

★史堂(《感應篇圖說》)

    史堂在原來身份微賤的時候就已經結婚,中進士後,常常遺憾沒能娶富家女為妻,與妻子的矛盾漸漸加深,以致彼此分居。他妻子抑鬱成疾,臥病多年,史堂卻從不去探望。妻子臨終時,在隔壁喊他說「我馬上就要死了,你忍心連看都不看一眼嗎?」史堂竟然不加理睬。他的妻子死後,史堂感到內心不安,就聽信邪說,用土製的器皿蓋住她的臉,並用枷索捆住屍體。當晚,亡妻給她自己的父親託夢說:「女兒嫁錯了人,活的時候受到虐待,死後還要受巫術的詛咒。不過他也因為虐待我,自己的壽命和官祿全被削除了。」第二年,史堂果然死了。

[按]明朝天順年間(1457~1464),都指揮使馬良特別受皇帝的寵信,他的妻子去世後,皇帝常常好言安慰他。不久遇到馬良好幾天都沒出門,皇帝感到奇怪,左右侍從稟告說他剛娶了新妻。皇帝非常生氣,說:「此人連夫妻情義都不講,豈能對我忠心?」令人用杖把他責打一頓,從此與他疏遠。而像史堂夫婦二人,豈不是多世的冤家對頭?「覷破怨家,各自尋門走。」蓮池大師的話語意味深長。



  ※  ※  ※  ※  ※  ※  ※

Rank: 1

UID
4817932 
帖子
235 
積分
Good
0  
註冊時間
23-11-18 
在線時間
10 小時 
14#
發表於 23-11-24 11:59 AM |只看該作者

安士全書-欲海回狂-法戒錄(14)

本帖最後由 神三 於 23-11-26 04:03 PM 編輯

    財色名食睡,此五根沒一條好斷,但修行就是得要慢慢斷,才有實際之功效。以下為《安士全書》中的〈欲海回狂〉篇,希望大家多看看,逐漸修正自己!以下取自網路,每天花點小時間看,慢慢改變觀念、強化信心,真正斷惡吧!亦請多加流通,廣結善緣!(本系列文章經菩薩開示後流通)



文章總連節目錄:http://www.2000fun.com


※  ※  ※  ※  ※  ※  ※

安士全書-欲海回狂-法戒錄(14)



●裴章(《科名勸戒錄》)

    河東裴章。父鎮荊州時。有神僧曇照。言章位望過於其父。弱冠。娶李氏。後從職太原。棄妻洛中。別有所挈。李氏自感薄命。布衣蔬食。日誦佛經。又十年。復遇曇照。照驚訝曰。吾十年前。嘗語郎君必貴。今皆削盡。何也。章不能諱。照曰。夫人生魂訴上帝。恐有大難。後旬日。為其下剖腹於浴釜中。五藏盡出。李氏可謂覷破怨家。各自尋門走矣。



白話翻譯如下:

★裴章(《科名勸戒錄》)

    河東有個人叫裴章,他父親鎮守荊州時,有個神僧名叫曇照,曾預言他將來的地位有可能超過父親。二十歲的時候,裴章娶李氏為妻。後來裴章到太原就職時,卻把妻子一個人留在洛中,自己帶上別的女人一同前往。李氏感嘆自己薄命,就戒殺吃素,不穿用絲綢衣物,天天誦讀佛經。十年後,裴章又遇到了曇照和尚。曇照驚訝地說:「我十年前曾說你一定會地位尊貴,怎麼現在卻全被削盡,究竟是什麼原因?」裴章無法隱瞞,如實說了。曇照說:「你夫人活著的魂靈向上帝控告你,恐怕你要大難臨頭了。」過了十多天,裴章被他的部下剖腹殺死在浴缸中,內臟都出來了。

[按]李氏可以說是「覷破怨家,各自尋門走」了。





●陳公子(其友曾向家君說)

    嘉定陳公子某。為徐文學。寵媵婢月蘭。伉儷不和。適有算命婆至。知之。索徐重價。出一小木人付徐。身帶七針。囑其密縫夫枕內。過三夜。婢當失寵。徐如其言。夜半夫忽狂叫。口吐血沫。徐驚悔。取出斷之。未幾。徐亦狂叫。自稱杭州萬卷書。旬日而死。家遂凋落。夫固無良。婦亦自取。主婢業報。均所難免。



白話翻譯如下:

★陳公子(其友曾向家君說)

    嘉定的陳公子是儒生徐先生的女婿,他寵愛婢妾月蘭,因此夫妻關係不和。恰好有一個算命婆到他家中,知道了這件事後,就向徐夫人索取重價,給她一個小木人,身上有七根針,讓她悄悄縫在丈夫的枕頭裡,過三個晚上,婢妾就會失寵。徐夫人按她說的去做,半夜時,丈夫忽然狂叫,口吐血沫。徐夫人又驚又悔,取出小木人折斷了。不久,徐夫人也狂叫起來,自稱是「杭州萬卷書」,過了十多天就死了,家業也因此衰敗。



[按]丈夫固然不好,妻子也是咎由自取。丈夫和婢妾的業報,也都難以逃脫。

   ※  ※  ※  ※  ※  ※  ※

Rank: 1

UID
4817932 
帖子
235 
積分
Good
0  
註冊時間
23-11-18 
在線時間
10 小時 
15#
發表於 23-11-24 12:00 PM |只看該作者

安士全書-欲海回狂-法戒錄(15)

本帖最後由 神三 於 23-11-26 04:04 PM 編輯

    財色名食睡,此五根沒一條好斷,但修行就是得要慢慢斷,才有實際之功效。以下為《安士全書》中的〈欲海回狂〉篇,希望大家多看看,逐漸修正自己!以下取自網路,每天花點小時間看,慢慢改變觀念、強化信心,真正斷惡吧!亦請多加流通,廣結善緣!(本系列文章經菩薩開示後流通)



文章總連節目錄:http://www.2000fun.com



※  ※  ※  ※  ※  ※  ※



婆羅門婦(詳雜譬喻經)



    佛世有婆羅門。其妻無子。妾生一男。夫甚愛之。妻懷嫉妒。佯為憐惜。私取小針刺兒上。沒入於頂。舉家不知。兒遂哭死。妾悲悼幾絕。後微知之。問一僧曰。欲求心中所願。當修何功德。僧曰。受八關齋。所求如意。妾遂受八戒。七日命終。轉生即為其女。容貌端正。一歲而死。妻哭之哀。過於妾之哭子。復生一女。倍勝於前。未幾又死。如是七返。最後一女。生十四歲。垂嫁而死。晝夜悲慟。不能飲食。停屍棺中。不忍蓋之。日視其屍。顏色益好。經二十餘日。有一羅漢。化作沙門。詣門求見。直言示之。妻始覺悟。旋復視屍。臭不可近。遂求沙門授戒。明日欲往寺中。忽有毒蛇當道。沙門知其為妾。代之懺悔。解其怨結。蛇後命過。便生人中。薄行之夫。前既詳言之矣。妒悍之婦。其惡豈可恕哉。正法念處經云。女人之性。心多嫉妒。以是因緣。女人死後。多墮餓鬼中。故略舉內典一條。以為炯戒。





白話翻譯如下:



★婆羅門婦(詳《雜譬喻經》)

    釋迦牟尼佛在世時,印度有一個婆羅門,他的妻子沒有小孩,妾生了一個男孩,丈夫因此很喜愛她們母子。妻子非常嫉妒,裝作疼愛孩子的樣子,把一根細針從嬰兒的囟門扎入頭頂,全家人都不知道,嬰兒就這樣哭著死去。妾因為自己孩子慘死而悲痛欲絕,後來對此事有所覺察,就問一位僧人說:「假如想實現自己心中的願望,應該修什麼功德?」僧人說:「如果能受持八關齋戒,有什麼願望都能實現。」妾就受持了八關齋戒,七日後死去。她死後轉生為婆羅門妻子的女兒,容貌端正,不過剛一歲就死了,婆羅門妻子哭得比妾死了兒子還傷心。接著又生了一個女兒,比前面的孩子更漂亮,但不久也死了。就這樣一連生了七個女兒都死了。最後生的這個女兒,長到十四歲,快出嫁的時候死了。婆羅門妻子天天傷心欲絕,不吃不喝。她女兒的屍體放在棺材裡,不忍心上蓋入殮,她就天天看著女兒的屍體,覺得容貌更加可愛,這樣過了二十多天。有一位阿羅漢,化作一個僧人的樣子,到她家中直言相告。婆羅門妻子這才有所醒悟,再看女兒的屍體,已經臭不可近。於是就請僧人給她授戒。第二天她想前往寺廟,忽然有條毒蛇擋在前面。僧人知道這條蛇是婆羅門妾的轉世,就代它懺悔,解除彼此的怨仇。蛇死之後,又再次投生為人。



[按]薄情負義的丈夫,前面已經說了很多。心狠嫉妒的妻子所犯下的罪惡,又豈能寬恕?《正法念處經》中說:「女人之性,心多嫉妒。以是因緣,女人死後,多墮餓鬼中。」因此略舉佛經中一個事例作為警示。





●勸求嗣者(共五則皆法)



    子息一端。人知操之自我。而不知主之者天也。人知主之者天。而不知操之者我也。何謂主之者天。世有姬妾滿室。兒孫絕響。孑然一婦。子女盈前者。比比皆是。更有多方滋補而無效。而未沽藥餌者先得矣。百計嘗試而無功。而暫共衾裯者偏遇矣。此天也。非人也。何謂操之自我。蓋斬焉無後者。非今生所造之因。即前世所招之果。豈有明明上天。於我獨行其刻乎。然作惡既已招殃。則修善自應獲福。譬如虎項之鈴。自繫者還從自解。亦如寒潭之內。積水可以成冰。化冰還能為水。此人也。非天也。善求子者。往往於不求中得之。於方便中得之。於慈悲平等中得之。現見前人獲是報。何不依他樣子修。





白話翻譯如下:



★勸求嗣者

    家中想要生出男孩,人們知道取決於自己,卻不知道其實取決於天意。人們知道取決於天意,卻不知道其實全在於自己。為什麼說是取決於天意?世上有人妻妾滿堂卻沒有兒孫,有人只有一妻卻子女眾多,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還有人多方滋補而沒有效果,有人不吃補藥卻早生貴子。有人不斷嘗試卻總不成功,有人一次同房就懷下身孕。這些都是天意,不是人所能決定的。為什麼說其實取決於自己?那些斷子絕孫的人,若不是因為今生作惡多端,就是由於前世惡行的報應。坦蕩無私的上天,決不會苛待任何人。既然作惡已招致災殃,修善自然就會獲得福佑。比如老虎頸下的金鈴,自己繫上還要自己去解。又像寒潭之中的水凍結成冰,也一樣可以融化為水。所以人的命運其實全由自己把握,並非取決於天意。善於求子的人,往往在不求之中自然得到,在勤行善事、方便助人中自然得到,在慈悲平等對待一切眾生中自然得到。既然見到前人所得的善報,何不自己也照著去做呢?



   ※  ※  ※  ※  ※  ※  ※

Rank: 1

UID
4817932 
帖子
235 
積分
Good
0  
註冊時間
23-11-18 
在線時間
10 小時 
16#
發表於 23-11-25 11:32 AM |只看該作者

安士全書-欲海回狂-法戒錄(16)

本帖最後由 神三 於 23-11-26 04:04 PM 編輯

    財色名食睡,此五根沒一條好斷,但修行就是得要慢慢斷,才有實際之功效。以下為《安士全書》中的〈欲海回狂〉篇,希望大家多看看,逐漸修正自己!以下取自網路,每天花點小時間看,慢慢改變觀念、強化信心,真正斷惡吧!亦請多加流通,廣結善緣!(本系列文章經菩薩開示後流通)

文章總連節目錄:http://www.2000fun.com



※  ※  ※  ※  ※  ※  ※



靳瑜(懿行錄)



    鎮江靳瑜。五十無子。訓蒙金壇。夫人出貲買鄰女為妾。翁歸。因置酒於房。以鄰女侍。且告之故。公面赤。夫人以為己在也。出而反扃其戶。公遂踰窗出。告夫人曰。汝意固厚。但此女幼時。我嘗提抱之。恆願其嫁而得所。吾老又多病。不可以辱。遂還之。次年夫人生子文僖公。十七歲發解。位至宰相。因無子故置妾。既還妾反生子。使不還妾。未必生子也。今人無子。便思娶妾。豈知欲火愈熾。福德愈輕。是猶渴飲鹽湯。彌增其渴。惜乎世人不悟也。





白話翻譯如下:

★靳瑜(《懿行錄》)

    鎮江的靳瑜,五十多歲了還沒有孩子,在金壇以教書為業。他的夫人出錢買了鄰家的女兒給他做妾,希望能生個兒子。靳瑜回家時,夫人在房中擺上酒,讓鄰女相陪,把買妾的事告訴他。靳瑜聽到後立刻面紅耳赤,夫人還以為是自己在,丈夫不好意思,就出去把門反鎖上。靳瑜翻窗出來,對夫人說:「你雖然是好意,但這個女孩小的時候我還抱過她,一直希望她能嫁個好人家。我現在又老身體又不好,不能委屈了她。」把她送了回去。第二年,他的夫人生了一個兒子,就是後來的文僖公,十七歲中舉人,一直做到宰相。



[按]因為沒有兒子才娶妾,把妾送還卻反而生了兒子。要是不把妾送回去,恐怕還未必能夠得子。現在的人們若是沒有兒子就要娶妾,豈知慾火越旺盛,福德越輕薄,就像渴了喝濃鹽水,只會更加口渴。只可惜世人不能明白這個道理。



【注】 明清時每三年在各省省城舉行鄉試,取中者稱為舉人,各省的第一名稱為解元。發解,指在本省的鄉試中獲得第一名,也泛指鄉試考中成為舉人。





●馬封翁(迪吉錄)

    馬封翁。中年無子。娶一妾甚艷。每櫛髮。見公必避。叩之。乃曰。父死於任。骸骨難歸。故鬻妾耳。妾未經卒哭。約髮以素。是以相避。公惻然。即日還其母。不索原錢。并助路費。母子拜泣而別。是夕夢神告曰。天賜汝子。慶流涓涓。明年果生一子。因名曰涓。即狀元公也。岳州馮狀元父。無子買妾。得一宦女。還之。未幾。妻娠。里中皆夢鼓樂送狀元。與此同。





白話翻譯如下:

★馬封翁(《迪吉錄》)

    馬封翁中年時還沒有兒子,娶了一個妾非常漂亮,可是每次梳頭時,見到他過來都要避開。馬封翁問她為什麼?她說:「我父親在任職期間去世,為了籌錢把屍骨運回家鄉,只好把我賣了。我沒能在規定的日期裡為父親哭喪,就用白帶扎住頭髮以示追念,因此梳頭時就避開你。」馬封翁為她的遭遇感到難過,當天就把她還給她母親,買妾的錢也不要了,還資助她們一些路費,母女倆哭著拜謝而別。當天晚上,馬封翁夢見一位天神對他說:「上天會賜給你一個兒子,福澤如流,涓涓不止。」第二年果然生了個兒子,就起名叫馬涓,後來中了狀元。



[按]岳州馮狀元的父親,因為沒有兒子,買了一個妾,知道是官宦人家的女兒後就送了回去。不久他的妻子懷孕,鄰里都夢見敲鑼打鼓送來一位狀元,與這件事很相似。



【注】封翁,一種尊稱,指因子孫貴顯而受到朝廷的封贈的人。





   ※  ※  ※  ※  ※  ※  ※

Rank: 1

UID
4817932 
帖子
235 
積分
Good
0  
註冊時間
23-11-18 
在線時間
10 小時 
17#
發表於 23-11-25 11:33 AM |只看該作者

安士全書-欲海回狂-法戒錄(17)

本帖最後由 神三 於 23-11-26 04:05 PM 編輯

    財色名食睡,此五根沒一條好斷,但修行就是得要慢慢斷,才有實際之功效。以下為《安士全書》中的〈欲海回狂〉篇,希望大家多看看,逐漸修正自己!以下取自網路,每天花點小時間看,慢慢改變觀念、強化信心,真正斷惡吧!亦請多加流通,廣結善緣!(本系列文章經菩薩開示後流通)

文章總連節目錄:http://www.2000fun.com


※  ※  ※  ※  ※  ※  ※



●高封翁(感應篇瀹注)



    揚州高某。初無子。販貨京口。寓中時聞安息香。一日壁中忽伸進一枝。公潛窺。見一少女獨坐。訪之主人。即其女也。問何以不字。曰擇難耳。數日。公於鄰中訪一以告。主人微嫌其貧。公曰。吾當借貲與之。是日即為作伐。贈數十金。歸夢神曰。汝本無子。今當賜汝。可名銓。踰年果生一子。後登第。仕至尚書。不起邪心。難矣。為之擇。更難。擇。難矣。捐貲助其營生。更難。仁人用心。固如此哉。





白話翻譯如下:



★高封翁(《感應篇瀹注》)

    揚州有一個姓高的人,原先沒有孩子。在京口經商時,借寓的旅店房間中常聞到一股安息香的味道。一天,墻壁上忽然伸進來一枝,他悄悄觀看,發現隔壁有一位獨身的少女。去向店主打聽,原來正是店主的女兒,就問為什麼還沒有出嫁?店主說:「很難找到合適的女婿。」幾天以後,高先生在周圍鄰居中打聽到一個合適的人,告訴了店主。店主覺得還可以,只是嫌他沒錢。高先生說:「我可以借錢給他。」當天就為他們做媒,並送了幾十兩銀子。高先生回到家裡以後,夢見天神對他說:「你命中本來沒有兒子,現在賜給你,就起名叫『銓』。」一年後果然生了一個兒子,後來中了進士,一直做到尚書。



[按]見到美色不起邪心很難,為她尋找合適的女婿就更難。幫忙找到合適的女婿很難,出錢幫助他們獨立生活就更難。仁人君子持身處事的態度,就應該這樣!





●錢長者(懿行錄)

    毘陵錢某貲甲一郡。行善乏嗣。里有喻老。為勢家所逼。求貸於公。公不計券。如數給與。事平。喻挈妻女踵謝。夫人見女有姿色。欲翁娶之。喻氏甚喜。公曰。乘人之危。不仁。本欲行善。複雜愛欲於其閒。不智。急還之。是夕婦夢神曰。汝夫厚德。當賜汝貴子。踰年果生子。名天錫。年十八。鄉會連捷。經云。婬人婦女者。得絕嗣報。可以返觀而悟矣。



白話翻譯如下:



★錢長者(《懿行錄》)

    毗陵有一個人姓錢,富甲一方,樂善好施,但卻沒有孩子。鄉里有一戶姓喻的人,受到有權勢人家的逼迫,只好向他來借錢。錢先生沒讓他寫字據,就把錢如數給了他。事情平息後,喻某帶著妻子、女兒前來致謝。錢先生的夫人見到喻家女兒長得漂亮,就跟他們商量,想讓自己的丈夫娶她為妾,喻家也非常樂意。錢先生知道了說:「在別人困難的時候提出這樣的要求,這是不仁厚。本來是要行善,卻夾雜了自己的愛慾在其中,這是不明智。」趕緊把喻家的女兒送回。當天晚上,錢夫人夢見天神對她說:「你丈夫品德仁厚,將賜予你一個貴子。」一年後果然生了兒子,起名「天錫」,十八歲時,在鄉試、會試中接連告捷。



[按]佛經說:「淫人婦女者,得絕嗣報。」那麼持身不淫所得的善報,也就自然可以知道了。



   ※  ※  ※  ※  ※  ※  ※

Rank: 1

UID
4817932 
帖子
235 
積分
Good
0  
註冊時間
23-11-18 
在線時間
10 小時 
18#
發表於 23-11-25 11:34 AM |只看該作者

安士全書-欲海回狂-法戒錄(18)

本帖最後由 神三 於 23-11-26 04:06 PM 編輯

    財色名食睡,此五根沒一條好斷,但修行就是得要慢慢斷,才有實際之功效。以下為《安士全書》中的〈欲海回狂〉篇,希望大家多看看,逐漸修正自己!以下取自網路,每天花點小時間看,慢慢改變觀念、強化信心,真正斷惡吧!亦請多加流通,廣結善緣!(本系列文章經菩薩開示後流通)



文章總連節目錄:http://www.2000fun.com


※  ※  ※  ※  ※  ※  ※



富翁某(迪吉錄)



    閩富人某。無子。多美妾。皆不育。時有官赴任。中道妻亡。行李告竭。女泣曰。母將腐矣。不若鬻我以葬。餘為行貲。父任滿贖可也。父曰。我止有汝。安忍為此。女曰。舍此無策。於是涕泣鬻之富人。得錢三百千。而富人不知也。見其幽閒貞靜。行止非常。約髮雖以素。略不示憂戚之容。問之不告。叩介紹者。乃知其詳。遂送還其父。父慮錢散無償。翁曰。不必償矣。又助路費二百千。未幾。正妻生二子。皆少年登第。馬公所買之妾。是鬻身葬父。富翁所買之妾。是鬻身葬母。若不遇此善人。無以為孝女勸。若不生此貴子。無以為義士勸。



白話翻譯如下:



★富翁某(《迪吉錄》)



    福建有位富翁,沒有兒子,娶了很多漂亮的姬妾,也都沒能生育。當時有位官員攜家眷赴任,途中妻子死了,帶的錢也花完了。女兒哭著說「母親的屍體都快腐爛了!不如把我賣了,將母親安葬,剩下的錢給你作路費,等你任期滿了再來贖我。」她的父親說:「我只有你這麼一個女兒,怎麼忍心把你賣了?」女兒說:「除此以外再沒有別的辦法了。」於是哭著把她通過介紹人賣給了這位富翁,得到三百貫錢。富翁並不清楚其中的緣故,他見這個女子端莊嫻靜,舉止不同常人,雖然用白帶扎著頭髮,卻並未流露出傷心的神情,問她情況也不說,就去問介紹人。知道詳情後,富翁就把她送還給她的父親。她的父親因為賣女兒的錢已經花掉,擔心沒辦法償還。富翁就讓他不必還了,還資助路費二百貫錢。不久,這位富翁的正妻生了兩個兒子,年紀很輕就都中了進士。



[按]前文馬封翁所買的妾,是賣身葬父。這位富翁所買的妾,是賣身葬母。若不是遇上這樣的善人,就不能勉勵孝女。若不是降生這樣的貴子,就不能勉勵義士。





●勸求壽者(共三則一法一戒一法戒)

    人之有精液也。如樹之有脂也。燈之有膏也。滋之則茂。竭之則枯。解脫要門云。修行之人。若數十年欲心不動。則精髓凝結漸成舍利。道書曰。欲念不生。則精氣發於三焦。榮華百脈。蘇子曰。傷生之事非一。而好色者必死。無如世人。婬欲關頭。至老不悟。當婬火動時。便起欲念。欲念起時。精氣益耗。精氣既耗。婬火愈動。互相引發。死亡立至。更有服餌熱藥。助火導婬。煎灼五臟。其禍尤慘。至於虧損陰德。削奪壽算。更不必言矣。有志長年者。豈可蹈此覆轍哉。



白話翻譯如下:



★勸求壽者

    人體有精液,就像樹有樹脂、燈有燈油,增多就會茂盛,喪失就會枯萎。《解脫要門》說:「修行人若幾十年沒有動過慾念,精髓就會凝結,逐漸成為舍利。」道家的書上說:「若能不動慾念,人體的三焦內就會產生精氣,使各處經脈得到滋養。」蘇東坡說:「損害身體的事情雖然不少,但好色者必定早死。」無奈世人在淫欲關頭,對於它的危害,到老都不能醒悟。每當淫火發動時就會產生慾念,慾念生起就會損耗精氣。精氣受到損耗,淫火就更旺盛。彼此互相引發,從而加速死亡。更有人服用壯陽的藥物,助發慾火,煎灼五臟,對身體的損害更為嚴重。至於因為淫欲而虧損陰德,被上天削減壽命,就更不必說了。有志於健康長壽的人,豈能繼續踏上這條自我覆滅之路!

  

   ※  ※  ※  ※  ※  ※  ※

Rank: 1

UID
4817932 
帖子
235 
積分
Good
0  
註冊時間
23-11-18 
在線時間
10 小時 
19#
發表於 23-11-26 10:47 AM |只看該作者

安士全書-欲海回狂-法戒錄(19)

本帖最後由 神三 於 23-11-26 04:06 PM 編輯

    財色名食睡,此五根沒一條好斷,但修行就是得要慢慢斷,才有實際之功效。以下為《安士全書》中的〈欲海回狂〉篇,希望大家多看看,逐漸修正自己!以下取自網路,每天花點小時間看,慢慢改變觀念、強化信心,真正斷惡吧!亦請多加流通,廣結善緣!(本系列文章經菩薩開示後流通)



文章總連節目錄:http://www.2000fun.com

※  ※  ※  ※  ※  ※  ※



●范縣尹(迪吉錄)

    唐范某。精於曆數。自算來秋。壽祿俱盡。時欲就職江西。訪之日者。日者曰。君大限在來年七月矣。何以遠官為。范曰。某亦自知。但欲得微俸以嫁女耳。及之任。買得一婢。詰之姓張。父嘗為某堰官。乃故友也。歎曰。吾女不愁不嫁。擇一賢。先以女妝嫁焉。秩滿歸京。仍遇日者。見而駭之。問故。以直告。歎曰。子今福壽未可量也。後歷官數任而卒。人若康健時。常想死日。則何善不為。何惡不戒。惜乎。不念歸期耳。菩薩八念中。有一念死。其義深哉。



白話翻譯如下:

★范縣尹(《迪吉錄》)

    唐朝有一個姓范的人,精通歷數,他推算自己到了來年秋天,壽命和福祿都會結束。當時他接到了朝廷委派,要去江西任職,就拜訪了一位算命先生。那位先生對他說:「你明年七月壽命將盡,何必去這麼遠的地方做官?」范某說:「我也知道是這樣,不過還是想得到一點俸祿,為女兒置辦嫁妝。」范某上任以後,買了一個婢女,問到她的情況,知道她姓張,父親曾經在一個地方做官,是他從前的朋友。他為朋友家庭的遭遇而感嘆,說:「我的女兒不愁嫁不出去!」就為朋友的女兒找到一個不錯的女婿,用為自己女兒準備的嫁妝把她嫁了過去。范某任職期滿回到京城,又遇到那位算命先生。那人見到他非常吃驚,問他是什麼原因延長了壽命,他就把這件事說了一遍。那位先生感嘆說:「你現在的福壽難以限量。」後來范某做了好幾任官才去世。



[按]人若在健康時經常想想死的日期,那就沒有什麼善事不能去做,沒有什麼惡習不能戒除,只可惜很少有人考慮最後的歸期。佛經中所說的「菩薩八念」是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舍、念天、念入出息、念死,其中的含義很深啊!



【注】日者,古時根據星象和卜筮預測吉凶的人。





●王某(思仁目擊)

    崑山庠生子。王某。弱冠時。與一鄰女有約。往來不絕。其父時用夏楚。卒不戒。一日傷於胸。得嘔血證。百藥不效。畢姻甫三載。遂身故。其婦哀毀數年。亦卒。昔有宮人。多懷春疾。醫者曰。須敕數十少年藥之。帝如其言。閱月。宮人皆肥澤。拜帝謝恩。諸少年俯伏於後。枯瘠無復人狀。帝問是何物。對曰。此是藥渣。王某既自身為藥渣矣。又欲服藥。將焉用之。



白話翻譯如下:

★王某(思仁目擊)

    崑山有一個秀才的兒子王某,年輕時與一位鄰居家的女子私下相好,兩人往來頻繁。他父親多次責打他,卻還是改不了。一天他因為欲事過度,胸部受了內傷,得了吐血病,怎麼治都不見效,結婚剛三年就死了。他的妻子很傷心,幾年後也死去。



[按]以前在皇宮中,有很多宮女因為懷春得了病。醫生說:「需要派幾十個年輕男子擔當治病的藥物。」皇帝按醫生說的辦了。過了一個月,宮女們都變得健康豐潤,向皇帝禮敬謝恩。那些年輕男子也跪在後面,瘦得不成樣子。皇帝問他們是什麼人,醫生回答說:「這些都是藥渣。」王某自身已經成為藥渣,還要再服藥,又能有什麼用呢?



【注】本書作者周安士,名夢顏,又名思仁,自號懷西居士。此則事例是他親眼所見。



  

   ※  ※  ※  ※  ※  ※  ※

Rank: 1

UID
4817932 
帖子
235 
積分
Good
0  
註冊時間
23-11-18 
在線時間
10 小時 
20#
發表於 23-11-26 10:48 AM |只看該作者

安士全書-欲海回狂-法戒錄(20)

本帖最後由 神三 於 23-11-26 04:07 PM 編輯

    財色名食睡,此五根沒一條好斷,但修行就是得要慢慢斷,才有實際之功效。以下為《安士全書》中的〈欲海回狂〉篇,希望大家多看看,逐漸修正自己!以下取自網路,每天花點小時間看,慢慢改變觀念、強化信心,真正斷惡吧!亦請多加流通,廣結善緣!(本系列文章經菩薩開示後流通)

文章總連節目錄:http://www.2000fun.com



※  ※  ※  ※  ※  ※  ※



王沈二公(感應篇集解)



    宋開禧初。簡州進士王行菴。弱而寡欲。其表弟沈某色力強壯。肆情花柳。王屢規之。不聽。一日沈自外歸。目擊其妻與人苟合。正欲取器擊之。手臂忽不能舉。浩歎而卒。時年三十一。丁卯冬。王偶患疾。設醮。道士拜疏。伏地良久。起云。查公壽算。止得五旬。以兩次不婬人女。延壽三紀。後果至八十有六。野草閒花。固宜永斷。即夫婦之際。亦當相敬如賓。唐薛昌緒。與妻會。必有禮容。先命女僕。通語再四。然後秉燭造室。高談雅論。茶果而退。或欲就宿。必請曰。昌緒以繼嗣事重。欲卜一嘉會。此雖近迂。然欲矯枉。必先過正。故錄之。以備韋弦。



白話翻譯如下:



★王沈二公(《感應篇集解》)

    南宋開禧(1205~1207)初年,簡州的進士王行庵,身體雖然虛弱,然而持身嚴謹,清心寡慾。他的表弟沈某,身體強壯,肆意於尋花問柳。王行庵屢次規勸他,可他還是不聽。一天,沈某從外面回來,看到自己的妻子與別的男人在一起苟合,想取利器擊殺二人,手臂卻忽然抬不起來,長嘆一聲死去,當時只有三十一歲。丁卯年(1207)冬天,王行庵得了病,請道士設醮祈福消災。道士向天神稟奏,俯伏在地上很長時間,起身說:「查您的壽命,原來只有五十歲。因為兩次不與別的女人發生私情,所以又延長了三十六年。」後來果然活到八十六歲。



[按]沾花惹草的行為,固然應當徹底杜絕。即使是夫婦之間,也應當彼此節制,相敬如賓。唐朝的薛昌緒,每次與妻子相會都有一定的禮儀,先讓女僕傳話多次,然後持著蠟燭到妻子房間,高談雅論,吃些茶點後返回自己的房間。若想與妻子同房,就會提前請求說:「我為了傳宗接代的大事,想和你確定一個相會的日期。」這麼做雖然有些迂腐,然而矯枉必先過正,因此收錄在這裡,希望成為讀者有益的借鑒。





●勸遇難者(共三則二法一戒)

    顛沛流離之際。完一婦女節。功必倍之。損一婦女節。過亦倍之。得失天淵。尤宜謹守。是在強為善而已矣。



白話翻譯如下:



★勸遇難者

    在動盪不安、顛沛流離的年代,能保全一個婦女的貞節,功德必然加倍。損害一個婦女的貞節,罪過也會加倍。一得一失有天淵之別,必須嚴格自律,勉力行善。

  

   ※  ※  ※  ※  ※  ※  ※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你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免費註冊

聯絡我們|Archiver| 2000FUN論壇

SERVER: 2 GMT+8, 25-11-22 02:40 AM , Processed in 0.048671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Sponsor:工作間 , 網頁寄存

Powered by Discuz! X1.5.1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