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世界末日生存手遊開創者《明日之後》第六季「感染重生」,於今(17)日正式上線。進一步變異後的感染體愈發危險,倖存者們憑藉著智慧,利用畸化型態下敵人露出的弱點,研發出了全新的禦敵手段!裝備副武器,深入各個危險區域,面對擁有全新型態的感染體,抓準時機、靈活運用手中的武器進行反擊,依靠精湛的技巧與團隊力量戰勝強敵吧!
【明日之後】第六季危機襲來,11月17日 準備反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2XRYSGIrJk
前往感染危機爆發地,探究畸化背後的真相!
科爾馬鎮爆發了新的感染危機,來自科技會的海德爾爲了救出駐守在那裡的倖存者,請求你一起前往救援。然而,在擊退敵人的過程中,你留意到感染體發生畸化的異樣,駐扎在這裡的倖存者似乎也別有圖謀…
克敵制勝的全新禦敵型態,副武器反擊!
受母體病毒的影響,畸化型態下的感染體,外觀變得更加扭曲恐怖外,連攻擊方式也發生了變化。但,畸化感染體在發動攻擊時,也暴露出巨大的破綻。利用這一點,倖存者們找到了克制畸化感染體的最佳方式「副武器反擊」!
看準時機使出反擊技能,可打斷畸化感染體的技能施展並使其虛弱,多次反擊成功後甚至可以使敵人的畸化型態暫時消失,癱瘓在地動彈不得。
爲了讓倖存者們能盡快熟悉副武器的反擊技能,隨第六季版本推出了全新「無盡試煉」系統。在此模式中,倖存者能在安全的環境下,學習副武器反擊的要點技巧,迅速掌握在實戰中使用反擊技能的各種條件。完成基礎教學内容後,還有更進一步的試煉挑戰等待著倖存者,運用嫺熟的反擊技巧,爭取以更快的時間通過試煉挑戰吧!
第六季版本更新後,感染爆發之地「深淵禁區」新增了倖存者們每週探索的地區之列,而過往任務中,倖存者們熟悉的感染體及BOSS,也在感染爆發後重生並獲得了畸化能力,展現出前所未見的怪異形態,更擁有了更加致命的全新技能。倖存者們,熟練掌握副武器反擊技能後整裝前往挑戰吧!
此外,區域行動系統也進行了減負調整,為倖存者提供更加明確的目標,並且不再以等級進行體驗限制,所有副本都會在達到進入條件後開放,倖存者可以在適合自己的難度下進行挑戰,且滿足一定條件時未使用的每日行動次數還可追回。同時,獎勵掉落也進行大幅調整,如:將掉落單一種類專研材料變爲掉落對應等級專研材料自選箱。
萌芽計劃登場!老手帶新人,末日齊生存
無論你是末日生存新人,需要末世生存之旅的嚮導,還是廢土老兵,想在新人遇到困難時拉他一把,都能在「萌芽計劃」中遇到尋找導師或伸出援手的人,組成師徒關係,在末日之中攜手生存並獲得豐富獎勵!
大佬帶隊玩,版本早通關!導師兵團開課
面對感染升級以及更加兇狠的感染體,堅毅的決心和勇氣外,合適的領路人將能為倖存者的末日生存之旅給予幫助!由《明日之後》資深實況主組成的「導師兵團」將再次出動!需要嚮導的末日新手,或是想與資深夥伴並肩作戰的生存老手,都歡迎報名導師兵團行動,一同直面畸化感染體,反擊逆轉!詳細內容歡迎至官方FB粉絲專頁查看。
初出茅廬的創作初心者、已有粉絲關注的頻道經營者,抑或是曾經離開、如今重新迸發創作靈感的回歸者,只要你熱愛創作,無論是分享遊戲經驗心得,還是透過巧思創意為大家帶來快樂,《明日之後》創作者招募的大門始終為你開放。人人都能是末日創作之星,用影片創作讓大家看見你!
「明日之星 創作者招募」將於 11 月 18 日啟動,透過你的鏡頭,紀錄末日世界的所見所聞所感,向所有倖存者分享這段末日旅程吧!依據不同等級設定門檻,倖存者可擇你所長,挑選合適的賽道參與,凡播放量達各等級前三名,即可獲得最高新台幣$12,000獎金。除此之外,播放量達指定門檻,抑或邀請新手和回流倖存者,還可額外領取最高新台幣$15,000及MyCard5000點。
《明日之後》年度重磅更新-第六季「感染重生」已正式上線!神秘病毒引發全新感染,危機復甦,畸化感染體現身,倖存者們請盡快熟練全新副武器反擊技能,一同面對畸化,反擊逆轉吧!除此之外,遊戲內外更有多項福利活動開跑,歡迎持續關注《明日之後》官方FB粉絲專頁,獲取第一手消息!
●關於明日之後
《明日之後》是一款末世生存遊戲。在這個末日廢土世界中,玩家將面臨資源匱乏、天氣惡劣的環境,從零開始採集物資、建造房屋、製作工具和武器,並不斷升級營地,與隊友並肩作戰。《明日之後》提供多種規則迥異的PVE和PVP玩法,為玩家提供最真實的末世生存體驗。
※《明日之後》下載連結:https://go.onelink.me/UjJ5/fa9267b0
※《明日之後》官方網站:https://www.lifeafter.tw/
※《明日之後》粉絲專頁連結:https://www.facebook.com/LifeAfter.zh/
※《明日之後》官方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Aw1MDu60laSnqtwCDnFsig
看看其他文章
留言
Powered by Facebook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