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6 小紛女報導
「《爐石》不是考運氣的遊戲,因為技術可以把運氣的影響降到最低。當你決定把失敗歸咎於運氣,就進入不到高手境界。」還記得早前羸取了「NESO 全國電子競技公開賽 2015」的香港冠軍選手 Jeanno嗎?! 月初他接受了Redbull的專訪,即刻看看當日的精彩專訪內容:
在電競的世界,近乎8成遊戲都講求反應、技術、團體性,但仍有些遊戲相對靜態,講求心理、戰術、事前準備,由暴雪(Blizzard)開發的卡牌對戰遊戲《爐石戰記》就是其中之一。《爐石》於2014年3月正式營運,發展不足2年,但人氣已直迫頂點的《英雄聯盟》,除了靠Blizzard的金漆招牌,亦因易學難精的玩法而讓玩家不自覺地沉迷下去。在香港,不僅有大量遊戲玩家,甚至有國際級水平的職業電競選手及團隊,當中「神奇老鷹隊」的重點人物Jeanno,正是香港爐石玩家無人不識的冠軍級選手。
任職軟件工程師的Jeanno兩年前因緣巧合地接觸到《爐石》,不知不覺被遊戲迷住,這些年來他已先後贏過「NESO 全國電子競技公開賽 2015」冠軍、「HTL爐石戰記戰隊賽 2015」冠軍、「香港華碩邀請賽」冠軍,亞軍、季軍的獎項亦是多不勝數。同類的卡牌對戰遊戲中,當然以《魔法風雲會(Magic Cards)》最為有名,其地位早已牢不可破,不少爐石玩家也是在Magic「過檔」,不過Jeanno卻並非如此。「我不是卡牌遊戲的愛好者,我興趣很多,如劍擊、下棋,也許唯一的相同處只是它們都需要戰略,玩法都是單對單。」他當然也有玩Magic,他覺得和爐石相比,那完全是不同的東西,只是剛好用了卡牌做遊戲媒介,他說:「很多人會比較這兩款遊戲,但根本不可能,就遊戲規則來說有太多不同,《爐石》的隨機性很高,更靠運氣,例如角色本身有攻擊力,也可能裝備武器,亦有些卡牌需要觸發特別條件才能發動,而且它可挑選任意目標進行攻擊。《Magic》相對更複雜,更難上手。但不能說那款遊戲比較好。」
Jeanno坦然香港電競對《爐石》支援很少,也不認為能夠成功,因為香港連體育運動也搞得不好。
(圖片截自redbull)
「我的目標是BlizzCon冬季資格賽,但是《爐石》的計分方法基本上沒有一位玩家能夠說得明白。我們只知道最高分的20人、32人,能夠參加到比賽,不過分數是如何算的,卻是一頭霧水。目前的計分方法主要是玩遊戲的天梯,它每一個月都會更新一次,在當月的天梯榜上進入100名內的會有5分,打到上傳說等級的會有1分。之後就是大大小小由官方認可的比賽,絕大部份都是依冠軍3分、亞軍2分、季軍1分這種算法,只要分數夠高就能進入BlizzCon比賽。」但天梯榜如何計算排名卻是暴雪的高度機密,一般工作人員也是說不出來。Jeanno說:「最簡單的概念是一直贏下去,玩得多、羸得多,你玩100場只贏10場,排名必定會比10場全勝的低,另外越級挑戰高排名的玩家並且勝出,效果也是非常明顯。」不過天梯的對手也是完全隨機,一直只遇到排名相約的對手不是沒有可能,「所以只能不斷打。現在我除了上班和陪女友,幾乎所有時間都花在《爐石》,是頭三名最花時間的活動。」他苦笑。
而且,由於比賽形式的多次改變,更讓《爐石》有了不得不花時間去玩的理由。以往的比賽用了一種叫「 KOF」的比賽方法,就如字面的意思,玩家帶3副Deck出戰,只要把對方的Deck全部打敗就能出線,就如格鬥遊戲《King of Fighter》的玩法。但現在主流的對戰方式變成了「Conquest」(KOF較少見),玩家帶3副Deck出戰,必須要用三副Deck全勝才能出線。「這樣的做法是要令玩家熟悉每一副Deck的玩法,要推玩家的技術變得全面。我舉個極端的例子,以往玩KOF,只要你帶了一副勝率100%的Deck,其餘兩副隨便組也可以取得冠軍,Conquest是不可以的,沒有一副Deck的先天勝率可以佔50%,最多只有2至30%,其餘都看技術,所以練習、做準備功夫的時間會變得更長。」相比下,KOF的戰略性更重,就像鬥獸棋一樣,大象會吃盡一切動物,但卻會輸給老鼠,專業選手都會知道需要帶隻老鼠去剋制大象。
Jeanno表示比賽的準備非常多,先要瞭解流行的Deck玩法再練習針對性打法。(圖片截自redbull)
問起專業選手和一般玩家有什麼分別?Jeanno給了最簡單的答案。「心態吧,我覺得這遊戲和下棋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你有一個對手,眼前有一個迷局你要解決,有時候只需要下對一步棋,形勢就會扭轉,因此就算你估計自己只有10%機會勝出,也要全力去找到對的一步。一般玩家沒有這種心態,見到大勢已去就會隨便出牌但求下回合再來,他們不知道每一回合的心理質素都會影響最終結果。」但《爐石》和下棋不同吧?最少遊戲存在「抽卡」這種不穩定因素,運氣也相當重要吧?「我同意運氣很重要,但《爐石》不是考運氣的遊戲,因為技術可以把運氣的影響降到最低。當你決定把失敗歸咎於運氣,就進入不到高手境界。」
但即使是再厲害的高手,也要面對一個問題,就是他們很難成為全職電競選手。在香港,《爐石》現時的公開比賽大部份都是中國地區舉行的,而且全部都有獎金,像Jeanno拿了冠軍的全國電子競技公開賽,就有4萬人民幣獎金。光是去年,中國已經有2、30個大大小小的公開賽,平均也有2到3萬人民幣的獎金,國際級比賽如BlizzCon,獎金甚至高達幾十萬港幣。聽起來似乎相當不錯?若然把它當是bouns,是很不錯,實際上要成為全職,卻很多現實的問題。「會否變成全職玩家?之前有考慮過,因為有大陸的EDG組織有找我加入,但人工和現職差太遠,只有幾千元人民幣,就算包食宿也很難維持生計。全職選手都是開台、比賽賺錢較多,所以又要有名才有可能,把興趣當成職業畢竟很痛苦。希望《爐石》能夠在香港有更多比賽,或者注意一下香港的玩家,搞些地區交流比賽,獎金更多,自然對選手更有吸引力。」
新聞來源: Redbull
看看其他文章
留言
Powered by Facebook Comments